“據說羅南-安德森在邀請托尼-吉爾羅伊來撰寫《諜影重重》的劇本時,建議其不要去閱讀小說,而是完全按照他寫出的故事大綱進行劇本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也親自參與其中,一起商討打磨劇本,歷時半年多,才撰寫完成。可謂精工出細活。”
“如今電影上映,其結果也證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諜影重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快速剪輯和手持攝影。這種技術性的電影語言變革,注定讓《諜影重重》從一部出色的間諜電影走向經典的視覺范式。”
“手持抖動和碎片式的視覺語言并不是一種技巧的炫耀,而是很好的將人物性格和行為的闡述放置在影像中,雖然原著已經讓杰森-伯恩有了身手敏捷、感知能力非同一般、冷靜且善于利用周圍環境等人物特點,不過我們只能去感知這種性格,而不能在銀幕中看到這種特色,保羅-格林格拉斯的更上一層樓則是做出了將潛藏在戲劇沖突中的性格提純到了觀眾的虹膜上,這種由腦子所想轉換到眼睛所看,才是最大貢獻。”
“特工片并不只是香車美女、炸彈飛車,有時候非凡人物走下神壇所帶來的精神刺激,往往比流連神壇所產生的乏味要讓人印象深刻的多。”
“我認為,《諜影重重》這部新作上映后會為21世紀的諜戰片樹立一個全新標桿!”
寫到這里,羅杰-艾伯特想到了這部影片的制片人和第一編劇,略作思考后,又繼續往下寫。
“特別提一下影片的制片人羅南-安德森,這是一個剛加入好萊塢的棒小伙,有成為金牌制片人的潛質,他是《諜影重重》的發起者,親自挑選了保羅-格林格拉斯和馬特-達蒙作為導演與男主角,如今來看非常成功。”
“根據我這幾年的觀察,羅南-安德森作為制片人目光敏銳,不但看得極遠,且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看到別人沒有看到的境界。好的制片人,就要有這樣獨特的眼光和寬廣的視野,一定要了解并把控市場,學會發現好劇本和新項目,這是立命之本。”
影評寫到最后,羅杰-艾伯特給了滿分五顆星中四顆半星的評分,并且打上了自己標志性的大拇指。
《諜影重重》的首映取得了巨大成功,一方面獲得了堪稱一面倒般的口碑贊譽,另一方面別出心裁的首映式吸引到了無數觀眾的眼球。
打著合情合理的旗號博出位博眼球的效果極好。
羅南搞出的那條黑地毯和劇組主創人員以及首映嘉賓整齊劃一的黑色禮服,還有后面的致敬環節,也讓媒體稱贊不已。
對逝者的尊重不僅東方有,西方同樣不少。
像每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致敬和悼念去世的學院成員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即便看起來非常枯燥和無聊,但從來沒有媒體在這方面對奧斯卡進行指責。
這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普遍價值取向。
唯一可惜的是,羅伯特-陸德倫是幕后的作家,不像希斯-萊杰那樣是幕前的明星演員,否則對于影片的影響會更大。
誰也無法否認希斯-萊杰對于《黑暗騎士》的成功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在羅南的前世,《黑暗騎士》上映之前,華納兄弟那龐大的宣傳機器,已經完成了對于小丑和希斯-萊杰的神話塑造。
得益于羅伯特-陸德倫逝者的庇護,以及關鍵的影片本身質量過硬,《諜影重重》在首映式之后,得到了全面的好評,口碑好到直接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