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南收好這些資料,只留下兩份,又仔細看了一遍。
一份是這兩年來奈飛的融資情況。
里德-哈斯廷斯也不是沒有找到任何資金,作為軟件公司的前高管和股東,本身就具備相當的資產,創業初期也以抵押貸款的方式籌措過不少資金,這也讓奈飛撐到了1999年年底。
這個時間段,正是互聯網股大行其道的時候,奈飛也有了近六位數的注冊會員,里德-哈斯廷斯一番努力之下,終于引起了理想中的大公司和大基金公司的矚目,獲得了風險投資和大平臺推廣的機會。
2000年初,法國巨頭阿爾諾集團,經過對奈飛公司的數輪實地考察,以及與里德-哈斯廷斯長達兩個月的磋商之后,準備投資奈飛公司。
這筆風險投資分為兩輪,分別是2000年年中投入3000萬美元,2001年年初投資1億美元。
同時,阿爾諾集團將負責大力推廣奈飛。
大集團,大平臺,大投資,如果這筆交易能夠達成,奈飛絕對不是現在的局面。
當時羅南已經拿到了相關的報告,卻只是緊緊盯著,沒有多做動作,因為2000年年中才會有第一筆投資。
不出所料,三月份互聯網股崩盤之后,阿爾諾集團取消了對于奈飛的所有投資計劃。
這也不是奈飛一家公司面對的狀況。
互聯網公司泡沫破裂是硅谷版本的沙塵暴來襲,年輕的軟件工程師們拿著一文不值的股票期權當報酬,出沒于已經廢棄的辦公園區,徒勞無獲的尋找工作,許多人不得不重返校園,謀求成為律師或者會計師。
里德-哈斯廷斯想要證明奈飛在網絡公司崩潰浪潮中依然有光明前途,實在是太難了。
經過一年多的堅持,然后有了相對應的第二份報告。
這是上周剛剛發生的一件事。
里德-哈斯廷斯專門飛到德克薩斯,去達拉斯拜會了百事達的總裁埃德-斯特德,
羅南根據調查員傳過來的情況判斷,這應該就是記憶中里德-哈斯廷斯準備把奈飛賣給百事達的事。
記憶中雙方沒有達成交易,即便真的達成一致,羅南也來得及出手,里德-哈斯廷斯終歸是個商人。
得到的報告也證明了羅南的猜測。
里德-哈斯廷斯并沒有引起百事達的任何重視,埃德-斯特德與他見了一面之后,就扔給了自己的代理人約翰-安蒂奧克。
這其實已經表明了百事達的態度。
但里德-哈斯廷斯沒有死心,向以約翰-安蒂奧克為首的百事達人員闡述了他的提議:百事達收購奈飛,把奈飛變成百事達在互聯網上的左膀右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