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奈飛公司的內部情況,羅南了解的比里德-哈斯廷斯想象的多得多。
里德-哈斯廷斯根本就不知道,他已經為奈飛做了數年的準備。
其實奈飛公司內部,更多人認可的是負責公司運營的馬克-倫道夫,而不是后來強勢介入公司業務的里德-哈斯廷斯。
根據奈飛內部的說法,創辦奈飛最早是馬克-倫道夫的主意,在奈飛成立的初期,馬克-倫道夫一直擔任首席執行官,是他規劃了奈飛的未來,并推動公司成長。
而里德-哈斯廷斯最早扮演的是出資人以及拉投資的角色。
如果按照前世的節奏發展,用不了幾年,里德-哈斯廷斯同馬克-倫道夫的友情與合作就會走到盡頭,就在馬克-倫道夫為奈飛未來打拼的時候,里德-哈斯廷斯為了徹底掌控奈飛,聯合董事會成員解除了馬克-倫道夫的職務,并將他趕出了公司。
后來,馬克-倫道夫這個名字,在奈飛都成為了禁忌,里德-哈斯廷斯禁止任何人提起。
這樣長期去馬克-倫道夫化的效果很明顯,比馬克-扎克伯格之于臉書更甚,到2010年之后,所有人提起奈飛的創始人,只知道里德-哈斯廷斯。
大部分都認為是里德-哈斯廷斯一手創建了奈飛,并且帶領奈飛渡過了前中期創業發展階段的重重艱難險阻,根本不清楚是另有其人。
羅南徹底放棄了注資的想法,也在心中放棄了未來挽留里德-哈斯廷斯的可能,直接說道:“注資的事不用再談了。哈斯廷斯先生,相對論娛樂全資收購奈飛公司。”
聽到這話,里德-哈斯廷斯心中閃過了一絲失望和無奈,如果相對論娛樂只是注冊,并且他還能控股,后面總有辦法將相對論娛樂邊緣化,繼續掌控奈飛,甚至運氣好的話,既能利用相對論娛樂的資金與電影平臺發展奈飛,未來還能踢相對論娛樂出局。
但羅南-安德森這個年輕人非常果斷,看樣子根本不給他機會。
里德-哈斯廷斯還在盡可能爭取:“這種方式的合作,可能導致奈飛管理層不穩,出現一段混亂時期,這是貴我雙方都不想看到的。”
羅南淡淡的回道:“以相對論娛樂在電影行業的發展,管理一條周邊渠道并不難。”
里德-哈斯廷斯聽到這話,心中一陣抽痛,想到了上一次面談時的情況,奈飛在相對論娛樂的眼里,不過是用來頂替原有計劃的替代品。
自己手中的珍寶,在別人眼中并非無可替代。
這一點,在被百事達拒絕,并且當場遭遇譏諷時,里德-哈斯廷斯就有了明悟。
馬克-倫道夫看向里德-哈斯廷斯,想要讓里德-哈斯廷斯再爭取一下。
但里德-哈斯廷斯已經看到了對方的決心,相對論娛樂未來關于奈飛的計劃,根本沒有自己存在的必要。
而且他也不想由一個公司頂級的管理者,變成被管理者。
奈飛能賣出一大筆錢,還清貸款之后,足以保證他手中還有錢繼續創業。
有句話說得好,寧愿當公雞的腦袋,也不去做鳳凰的尾巴。
幾乎每一個做到過公司頂端的管理人員,都會產生類似的想法。
里德-哈斯廷斯也不例外,他根本沒考慮過給相對論娛樂打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