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特-金絲麗在好萊塢從業二十多年,僅僅擔任湯姆-克魯斯和妮可-基德曼兩位當紅明星的經紀人及十多年,積攢了大量的媒體資源。
其中有些可能不會與她合作,但更多的媒體還是樂于報道一個超級巨星丑聞的。
造星然后再毀滅,不是媒體最喜歡的套路嗎?
時間很快來到周末,經過使館影業充分的準備之后,《英雄》順利擴大到了2420家影院的北美放映規模。
因為很多有志于沖擊奧斯卡獎項的影片依然在控制放映規模,以繼續做口碑營銷,在奧斯卡提名名單的諸多影片中,名氣巨大的影片還在維持幾十家影院的點映規模,想要擴大上映的影片宣發實力又比不上使館影業。
一時間,《英雄》成為了當周放映規模最大的一部片子。
盡管2420家影院是以華裔社會和亞裔聚居地作為核心分布上映,但也有大批西方觀眾走進了影院。
擴大放映的第一天,《英雄》就在北美拿下895萬美元,空降當天北美票房榜冠軍!
與此同時,這部影片也在北美贏得了不少媒體的好評。
“這是功夫的力量!《英雄》一舉登頂周五票房榜,證明相對論娛樂在它身上每一分的投入都物有所值!”
——《紐約時報》
“很明顯,這是來自東方的有力一擊,一部外語影片能夠登上榜首非常不容易,東方功夫名不虛傳。”
——《好萊塢報道者》
甚至有些北美媒體竟然將《英雄》與《紅樓夢》相提并論。
就像在東方一樣,《英雄》的負面口碑同樣不少。
著名影評人托德-麥卡錫在觀看《英雄》之后給出這樣一個公式:制作精良的戰爭場面+優美的中國劍術+李連杰-低檔故事情節-不當的道德準則-緩慢的電影節奏。
但總體來說,《英雄》在北美的口碑,特別是觀眾口碑,還是偏向于正面更多。
由于《上帝之城》和《芝加哥》等影片還沒有擴大放映,已經擴大放映的《鋼琴家》缺乏競爭力,而且《英雄》在其余的沖奧影片當中,商業屬性也是最強的,其余擴大放映的影片,并沒有給《英雄》帶來多少威脅。
為了維持口碑,《鋼琴家》哪怕擴大了放映規模,也只有不到五百家影院。
到了周六,《英雄》的單日票房再漲一截,收獲914萬美元。
羅南看到連續兩日的票房數據,完全確定使館影業只依靠北美票房收入,不但能收獲在《英雄》上投入的版權費和宣傳公關費用,實現較大額度的盈利也不是難事。
毫無疑問,隨著《英雄》擴大規模上映,影片已然在北美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羅南簡單的分析了一下,這部影片能夠大賣,其實首先要感謝的就是李安和《臥虎藏龍》。
《臥虎藏龍》在全世界掀起了一陣武俠風,而張導演看準了這個時機,果斷跟風拍了《英雄》,《英雄》能取得成功也是借了《臥虎藏龍》的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