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芬奇收起笑容,拍了下旁邊的劇本,說道:“我喜歡反應人性和社會黑暗面的故事,我喜歡這個劇本,以及……劇本中的女主角!”
羅南接話道:“我們可以合作這個項目。”
大衛-芬奇短暫沉默,羅南也不開口,安靜的等待大衛-芬奇做出決定。
這是一個標準的黑色項目,既要打造影片的黑色風格,又要兼顧商業價值,羅南暫時找不到比大衛-芬奇更為合適的導演人選。
大衛-芬奇雖然不是科班出身,沒有經過系統的電影學習,但1980年就進入了喬治-盧卡斯的工業光魔工作,參與多部影片的制作。
五年后,大衛-芬奇拍攝了紀錄片《敲擊生命之鼓》,憑借該片的拍攝經驗和人脈資源的積累,得到了拍攝商業廣告的機會。
此后,大衛-芬奇專注于商業廣告以及音樂MV,并在1990年的MTV音樂錄影帶大獎上捧走了最佳導演獎。
再就是眾所周知的履歷,二十世紀福克斯找上門來,聘請大衛-芬奇執導科幻驚悚電影《異形3》,大衛-芬奇正式轉戰大熒幕。
大衛-芬奇的影片極具視覺沖擊力,個人風格強烈,但因為長期擔任過商業廣告以及音樂MV導演的關系,又能較好的在表現個人風格的同時,兼具商業價值。
無論是曾經,還是現在,除了極少數用來沖奧的片子,大衛-芬奇的作品,往往充滿驚悚與懸疑氛圍,影片的焦點直指人性與社會的黑暗之處。
特別是《搏擊俱樂部》在商業上的失敗,讓大衛-芬奇吸取了很多經驗教訓,后面幾部影片保持黑色電影特質的同時,又在傳統黑色電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融合了現代商業的元素。
“安德森先生,我對這個劇本非常感興趣。”大衛-芬奇并不掩飾這一點,但作為一個個性導演,一位經歷過《異形3》操蛋事的導演,有些話必須說在前面:“為了避免以后產生不必要的麻煩,有幾件事我必須說明。”
羅南輕輕點頭:“請說。”
大衛-芬奇緩緩說道:“我目前在制作一個叫做《狗鎮之主》的電影項目,必須等這部片子完成之后,我才能投入到新的電影籌備工作當中。”
“沒問題。”羅南知道這些:“檔期可以協調,相對論娛樂對這個項目也不著急。”
最基本的前提條件達成,大衛-芬奇逐漸展露出真實意圖:“劇本我仔細研究過了,最近這段時間也做過一些基本設想。”
羅南問道:“劇本有兩個結局,我跟編劇琳賽-比爾小姐討論過很多次,最終決定聽聽導演的意見。”
“我建議選擇第二個結局,女主角活著才是對這個社會最大的嘲諷。”大衛-芬奇毫不猶豫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她活著比死了更加能震動觀眾的心理,我理想中的風格,這片子是一部狂放的黑色喜劇,它會讓人覺得社會荒謬,讓人在發笑的同時又強烈不安,甚至讓人心痛。”
“我希望這是另一部《七宗罪》。”羅南非常直接說出了自己的要求:“而不是《搏擊俱樂部》。”
大衛-芬奇也不是剛進入電影圈的時候了,明白羅南這話的意思,說道:“我不會忽略影片的商業價值。我會讓觀眾愉悅的看這部片子,但不會讓觀眾能夠在看完后輕松愉快的離開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