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真正收獲的,是通過拍攝《深海異形》實驗和改進的全新的3D拍攝與制作技術,這才是高價值的產品,未來市場無限寬廣。
毫不夸張的說,《深海異形》只是全新3D技術的附屬產品而已。
對于羅南和相對論娛樂來說,《深海異形》則是打通雙方溝通渠道的一條橋梁。
正是通過這部紀錄長片,相對論娛樂與詹姆斯-卡梅隆之間建立了業務聯系。
《深海異形》的口碑還不錯,雖然上映范圍不大,但走勢相當穩定,次周末仍然有41萬美元進賬,加上工作日所得,北美票房也超過了100萬美元。
這也意味著《深海異形》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待在影院里面。
使館影業看到市場反響良好,商業影院放映因為種種客觀條件無法擴大放映范圍,干脆轉換思維,轉攻其他方面,在首周開畫之后,借助影片良好的市場反響,與多家海洋館、科教館和自然博物館簽約。
北美很多類似的展館里面,都有支持3D放映的影廳,3D和IMAX技術在新世紀之前,應用最多的地位,也是這些展館。
本來現在3D類影院就少,全部使用3D技術拍攝制作的自然科教類紀錄片更是罕見,這些展館紛紛與使館影業簽訂了關于《深海異形》的長期租賃合約。
最長的華盛頓自然博物館,甚至直接與使館影業簽訂了價值300萬美元的三年長約。
借助IMAX3D的技術,那些生活在深邃海底、觀眾平時很少有機會目睹的物種歷歷在目,近得觀眾似乎可以用手去觸摸。
觀眾戴上立體眼鏡就可以近距離地跟隨鏡頭進入到海底的最深處。
很多人,哪怕是好萊塢業內的大部分人,也只是將《深海異形》當做一部詹姆斯-卡梅隆純粹因為興趣拍攝的自然科教紀錄片,根本沒有重視其中可能因為電影技術而帶來的產業變革。
全新的IMAX3D技術,已經開始展現自己的魅力。
但同樣也有巨大的缺陷。
比如不適合非常激烈的動作場景,鏡頭和人物的大幅度運動,容易導致觀眾頭暈目眩;長時間觀看很容易引起視覺疲勞,不適合低齡兒童;3D效果必須通過眼鏡實現,對于近視等戴眼鏡的人群極不友好等等。
這些技術同樣需要電影產業的技術達人們去解決。
曾經的詹姆斯-卡梅隆,幾乎將《阿凡達》續集變成影迷的有生之年系列,其中一個理由就是技術達不到他這個導演的要求。
詹姆斯-卡梅隆不止一次聲稱,他正在聯合技術公司開發裸眼3D技術。
《深海異形》上映之后,羅南接到了遠在加拿大參加多倫多電影節的托尼-科赫的通知,《竊聽風暴》有希望爭取電影節競賽單元的獎項,如果羅南時間允許,能去多倫多一趟。
多倫多電影節如今是好萊塢沖獎類電影極其重要的一站宣傳,不止是《竊聽風暴》,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當幸福來敲門》,同樣也在多倫多電影節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