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麗爾-斯特里普笑得很爽朗:“羅南,我們可以繼續合作下去。”
不管怎么說,梅麗爾-斯特里普在年齡較大的女演員里面,都是非常出色的一位,羅南微微點頭:“會有機會繼續合作。”
梅麗爾-斯特里普得到肯定的答案,立即加快腳步,跟上了前面劇組的主創團隊。
“這女人……”安妮-海瑟薇沖梅麗爾-斯特里普的后背努努嘴:“看到米拉麥克斯和哈維-韋恩斯坦在迪士尼有麻煩,近兩年可能擺脫不出來,立即跑過來向你示好。”
羅南并不奇怪,也不介意,這就是純粹的商業合作而已,畢竟梅麗爾-斯特里普是什么人,只要稍微留意好萊塢的人都很清楚,如果因為這些就有意見,他也不會讓沙海娛樂與梅麗爾-斯特里普合作《媽媽咪呀》和《穿普拉達的惡魔》。
人品與電影合作沒什么關系,而且梅麗爾-斯特里普非常敬業,在劇組內也不會成為約翰尼-德普那樣的麻煩。
況且,梅麗爾-斯特里普在《穿普拉達的惡魔》中的表現不僅僅是出色,甚至可以說是驚艷。
坦白地講,單論演技和影片中的角色,安妮-海瑟薇被梅麗爾-斯特里普直接秒成渣渣。
梅麗爾-斯特里普塑造的米蘭達并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嚴肅,而是一種距離感和隔閡。
不得不說,梅麗爾-斯特里普有著優異的表演天賦,反饋在這部影片中,她最出眾的地方就是能將喜劇和戲劇結合在一起,并且讓人看不出來有什么生硬與別扭。
她能讓喜劇情節完美的呈現出來,自然而且流暢。
在她的演繹下,米蘭達并不是簡單的面目可憎、也不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冷血動物。
沒有時尚,創造時尚。
沒有需求,創造需求。
這個商業社會其實一直都是如此。
相比之下,女主角的設定不算特別討喜,哪怕劇本改編時,羅南直接砍掉了原著中女主出軌的部分,安迪仍然不是一個很討喜的角色。
確切點來說,這是一個脫離了實際的人物。
如果影片的結局女主角安迪不是辭職離開,而是逐漸變成米蘭達的翻版,說不定會更真實更震撼。
因為現實中絕大部分人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等到你的生活一團糟,你的工作就成功了。
對于中低層的打工者們來說,這話未嘗沒有道理。
但好萊塢電影所追求的和創造的,向來不像現實社會這般殘酷,電影更多是在展示夢想,而不是像現實那樣告訴人們放棄夢想。
所以,為了觀眾接受度和商業市場反響,影片必須要讓安迪放棄米蘭達,從而擁有自我。
換句話來說,這部影片中的殘酷是真的,理想是假的。
對于觀眾們來說,理想是什么?現實又是什么?
借用這部影片,可以恰如其分的表達出來。
理想就是為了把到安妮-海瑟薇,很多人愿意每天工作二十個小時。
現實卻是即便每天工作二十四個小時,仍然只能遠遠看安妮-海瑟薇一眼。
這種現實可以換一種方式來表達——我會是安妮-海瑟薇這一輩子都無法得到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