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我男朋友的話。”斯嘉麗-約翰遜頗有幾分期待:“羅南,我愿意把你的名字紋在身體上任何一個地方。”
羅南卻說道:“紋身很疼吧?我可舍不得讓你疼。”
這話說的很好聽,但落進當事人的耳朵里,多少有點不是味。
“安德森先生?”
兩人剛出柯達劇院側門,突然有人攔在了羅南和斯嘉麗-約翰遜面前:“你是羅南-安德森先生?能接受我們采訪嗎?”
羅南打量了一下這位記者,黑頭發黑眼睛,明顯是東方人。
“你是?”羅南擺手讓圍過來的保鏢散開。
這名中年記者趕緊讓攝影師靠過來,同時回答道:“我是來自東方電視臺的《世界電影周刊》的記者,能問你幾個問題嗎?”
斯嘉麗-約翰遜有點不耐煩:“我們去派對上吧?我想坐電梯了……”
“等一會。”羅南稍微安撫斯嘉麗-約翰遜,對中年記者說道:“兩分鐘時間,你問吧。”
不管怎么說,對待來自東方的人,總有種特殊的情感。
有些事也不是能輕易忘記的。
中年記者趕緊問道,提問時也換成了中文:“安德森先生,根據我的了解,您能說一口非常流利的漢語,對東方文化也有相當的了解。”
羅南同樣換成中文:“了解談不上,非常感興趣是真的。”
中年記者笑了笑,說道:“這次奧斯卡頒獎典禮,《十面霾伏》拿到了最佳外語片和最佳攝影兩個提名,卻失之交臂,您的公司曾經在北美市場成功運作了《英雄》,能說一下東方電影與奧斯卡嗎?”
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寬泛,并不是很好回答。
羅南想了一下,說道:“這也不是壞事,貴方的電影沒必要執著于奧斯卡。”
中年記者對這話相當詫異,疑惑不解的看著羅南這邊。
想到曾經很多導演為了沖奧拍出來的一部部奇葩,羅南適當的說道:“奧斯卡帶有很強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就跟其他電影節類似,在哪個國家舉辦,都帶有鮮明的國家文化特征。貴方電影走國際化路線,進軍奧斯卡,拿到提名也是件不錯的事,但奧斯卡得獎這種事,對于北美以外的影片來說可遇不可求,拿到了大家高興,拿不到也不必沮喪。”
中年記者是有閱歷的人,若有所思。
面對其他國家,包括北美的記者,羅南根本不會說這么多,曾經的感情促使下,他進一步說道:“貴方與奧斯卡屬于完全不同的文化圈子,拍攝電影根本沒必要迎合奧斯卡,最適合貴方文化和市場的電影,才是好電影,你們沒必要把奧斯卡各種獎項看得太重。”
他語速不算很快,說出口的話,對這個年代東方的電影人來說,有些不符合主流:“奧斯卡終歸是好萊塢的節日,非常本土化,非常好萊塢化,因此奧斯卡僅僅給外語片設立了一個獎項。奧斯卡是好萊塢電影展現給全世界看的一個大秀場,事實證明這場秀也是相當成功的,因為真正在這場秀上引起全世界關注的都是好萊塢電影,所以全世界都在放映好萊塢電影。”
一次又一次沖擊奧斯卡,東方的電影,是否有了奧斯卡情節?中年記者不敢說出肯定的話,但有一點卻看得非常清楚:如果一部電影貼上了一張“小金人”標簽,票房肯定大大看漲。
中年記者忍不住問道:“您覺得東方電影應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