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進一步說道:“還有心態的揣摩。在這一部里,布魯斯-韋恩已經超越了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只是還沒意識到而已。他已經走出了令人痛苦的過去,也走出了折磨他的記憶,所以我只好找一些新的東西繼續折磨他了……簡單的說,蝙蝠俠從來沒有擺脫過去,也不可能擺脫。”
羅南微微點頭:“貝爾,動作與心理要雙管齊入。”
如果是第一部《開戰時刻》,克里斯托弗-諾蘭更多的是在借鑒弗蘭克-米勒的《黑暗騎士回來》的漫畫,這一部《黑暗騎士》已經超脫了漫畫。
蝙蝠俠沒有時間在那里悶悶不樂,他更不能自我放縱、隨心所欲的發泄怒氣,他不得不時刻穩固好自己的情緒。
從第一部影片開始,克里斯托弗-諾蘭就努力嘗試著讓布魯斯-韋恩去面對和克服花樣繁多的障礙,包括憤怒與躊躇……
所以到了《黑暗騎士》,必然要賦予更多變化,這個由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的角色開始走出父母被殺死的痛苦陰影,但即使如此,他仍然是一個非常黑暗的角色,與那些陽光型的超級英雄有著天壤之別。
克里斯托弗-諾蘭實現這些的方式,就是將蝙蝠俠從神壇上拉下來,讓他變成一個人,一個真正的人。
超人給人最直觀的感覺,無疑是一個理想的完美化身。
反觀蝙蝠俠,就要更具備人類的特征,他沒有那么多理想化的條條框框,所以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就會顯得更加人性化,還能參雜一些政治的成分在其中。
后面會議進行的相對比較順利,凱文-特蘇哈拉在沉默了一段時間之后,又提出了一條:“羅南,諾蘭導演,還有查爾斯。我希望《黑暗騎士》,以及三部曲的結尾,都會是開放式的,不要有終結,能為未來再拍攝續集留下一定的空間。”
這方面,羅南理解凱文-特蘇哈拉,任何一個合格的公司決策者,都不可能讓《蝙蝠俠》這種寶庫輕易完結。
“可以。”羅南說道。
凱文-特蘇哈拉看向克里斯托弗-諾蘭。
一個出色的導演,往往不僅僅專業技能過硬,處理人際關系也是一把好手。
雖然只規劃了《蝙蝠俠》三部曲,但克里斯托弗-諾蘭還是說道:“對我來說,蝙蝠俠的故事永遠不會有終結。”
他進一步說道:“我之所以同意繼續拍攝續作,是因為我恰好想到了一個不錯的故事點子,而且也知道如何延續之前的傳奇。其實對于這種大制作來說,續集拍攝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你有了更多的預算,制造了更宏大的場面,可是本質上,你仍然只是在不斷的重復著之前的那個自我……由于已經認識到了這方面的問題,所以我會一直在避免犯下相似的錯誤。”
有了克里斯托弗-諾蘭和羅南兩個人的保證,凱文-特蘇哈拉也暫時放下心來。
《哈利波特》系列終有完結的一天,華納兄弟不不可能永遠指望一個電影系列,《蝙蝠俠》乃至DC其他的漫畫超級英雄改編電影,無疑是最好的接替選擇。
會議結束,凱文-特蘇哈拉和克里斯蒂安-貝爾先后離開,羅南、諾蘭和查爾斯-羅文留在了會議室里。
羅南問道:“演員方面有合適的人選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