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之所以吸引人,除去電影外的那些社會因素,有一多半要歸結為它那窒息般的影像魅力,將藍綠技術運用到極致打造出的CG合成畫質有一種超越了真實的魅力。
其中暗暖的色調、飛濺的血滴以及翻滾的泥土都被反復表現,鏡頭定格的畫面也不斷出現在節奏的快慢切換間,輕易就能調動觀眾的情緒,這幾乎融和了現有一切表現影像張力的手法,也可以讓觀眾興致勃勃的看下去。
這些以后也成為了扎克-施耐德看家吃飯的本事。
《斯巴達三百勇士》是基于一部漫畫改編而成,所以它要忠實的是原版漫畫的故事,而不是史書中的記載,或許熟悉歷史的觀眾能發現其中的出入,但里面略微涉及到的魔幻內容都是為了更好的吸引觀眾,增加影片的賣點。
當然少不了那些身材高大強壯、八塊腹肌、奔跑起來都像大力神般耀眼的強壯男人們,每當特寫鏡頭給到這些男人身上時,后方時不時就會出現女性觀眾的尖叫……
套用試映時趕來湊熱鬧的威爾-史密斯說的話:斯巴達士兵都是A&F退下來來的模特,打仗都不戴個盔甲,四處抖奶甩胸肌的!波斯那邊雖然人多,但是打仗都不動腦子啊,將軍都是一個路數的,我努力了,不信我死給你看。
所以,斯巴達人擊退的多次進攻中,波斯人的慘烈無法言傳,三百人幾乎被影片塑造成了戰神般的人物,對付普通敵人就像是在砍瓜切菜,在這場嚴酷廝殺、血雨腥風的戰斗中,斯巴達勇士們視死如歸,直到流盡了身上的最后一滴血。
影片的特點非常突出,缺點也很明顯。
因為被畫面和節奏吸引的太厲害,大多數觀眾看完以后對其中塑造的人物以及其性格都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哪怕是主角列奧納多的角色性格,恐怕都不會比杰拉德-巴特勒那一身夸張的肌肉留給觀眾的印象更深刻。
看著銀幕上的列奧尼達王,羅南忽然想起一件事,曾經的連姆-尼森救天救地救空氣,而杰拉德-巴特勒是走到哪里,哪里就陷落,坑了多少總統和城市?
跟死神小學生都有得一拼了。
死神小學生每到一地,也只是死幾個人,杰拉德-巴特勒去到的地方,簡直就是滅世般的巨大災難。
列奧尼達王難免一死,卻為希臘聯軍集結贏得了時間。
羅南看到片尾出現的希臘聯軍,忽然想起曾經還有一部撲街的續集,大反派好像是伊娃-格林,敢脫敢漏的伊娃-格林貌似還與男主角有過一場超級大戰。
這個女主角搶走了影片所有的風頭,充分體現了大反派的邪惡、性感和局部豐滿。
羅南還記得關于這部影片的另類說法:女主主動找男主越跑,男主發現女魔頭好兇,決定要降服她,干柴加烈火就開始燒了。
如膠似漆的時候,女魔頭撒嬌的說,后半生跟我玩吧!
床上的話其實誰都知道是說著玩玩的啊。
但男主第一次,不懂得這些,當真了:咱不說好了這是越跑嗎!怎么要生生世世了?我不干!
女魔頭怒了,MB小處男不好玩,不會說話。
越跑失敗,第二天開打!
電影放映結束的時候,影院內留下一片贊嘆聲,前排的專業人士,對影片所展現出的技術,更是驚嘆不已。
能在6000萬美元的預算內,做出如此的特效水準,扎克-施耐德做的確實相當出色。
影片中頻繁使用的快、慢鏡頭自由切換,也是MV導演才使用的手法,扎克-施耐德充分的融入到了電影鏡頭中。
雖有炫技之嫌,但有利于突出電影的畫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