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好萊塢又一個頒獎季正式落幕。
頒獎典禮前后的輿論風向完全不同,獲獎結果公布之前,《無間行者》是公認的第一大熱門,但結果出來之后,哪怕是此前認為這部影片會成為超級贏家的媒體,也在開始評論《無間行者》獲獎名不副實。
類似于“馬丁-斯科塞斯確實該拿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小金人,但《無間行者》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之流的批評層出不窮。
像《通天塔》和《陽光小美女》成為媒體普遍同情的對象。
至于《無間行者》拿走四大獎項其中的三座小金人,以及相對論娛樂連續三年獲得最佳影片獎項,在媒體的口中更是充滿了陰謀和黑幕。
這就是北美媒體的一貫做派,哪怕《紐約時報》和《洛杉磯時報》這種頂級報刊,相當多的時候,也只會選擇性去看自己想看的東西,客觀與事實對它們來說根本就不重要,為了達到某些目的,胡編亂造也不算什么新聞。
奧斯卡頒獎典禮落幕,抨擊大贏家,同情失敗者,這是每年的例行項目。
《無間行者》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曾經《阿甘正傳》與《肖申克的救贖》在奧斯卡結束之后,引起過多少爭議?尤其后者,憑借N多提名又一無所獲的悲情,贏得了多少同情?
但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很清楚,《肖申克的救贖》根本不會得到奧斯卡的青睞,戰勝《阿甘正傳》這樣一部影片拿下那幾個重量級的奧斯卡獎項,那就更扯淡了。
嚴格說起來,《無間行者》似乎不是特別出色。
但奧斯卡的結果,終究是眾多影片比出來的,其他競爭對手實在有點弱。
不管怎么說,《無間行者》在北美都贏得了足夠多的關注和足夠出色的口碑。
奧斯卡之后,這部影片陸續出現在東亞和東南亞的市場上。
如同羅南預計的一樣,有《無間道》引發的熱潮在前,《無間行者》從上映那天起,批評乃至謾罵的聲音就沒有斷過。
兩部影片難免被東亞和東南亞看過《無間道》的觀眾拿出來做比較,《無間行者》這種純粹的美式黑幫片嚴重不符合那邊觀眾的審美,口碑雖然不至于崩塌,但也與《無間道》相去甚遠。
對東亞和東南亞相當大比例的影迷來說,《無間行者》拿到幾個重量級奧斯卡小金人非常意外,甚至是疑惑不解。
這樣一部連原版都比不上的翻拍電影,怎么就能成為奧斯卡最佳影片呢?
可以說,相當多的觀眾都想不明白,那么精彩絕倫的劉天王和電眼梁的雙雄對決,換到影響力遍及全球的湯姆-克魯斯和威爾-史密斯兩位好萊塢巨星身上,怎么就變成了粗俗不堪的草來草去。
但有一點情況非常明顯,哪怕在東亞和東南亞,奧斯卡效應的影響力依然明顯,即便《無間行者》口碑不佳,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仍舊有著不錯的上座率。
這也是《無間行者》新的票房增長點。
奧斯卡頒獎典禮后的一周,在東亞和東南亞的眾多電影市場上面,這部影片拿下了近1200萬美元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