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南又說道:“等使館影業制定好計劃,讓他們先傳到劇組一份,你們的意見也很重要。”
詹姆斯-卡梅隆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做謙虛,當即說道:“我會好好看看,提些意見。”
另一邊,兩個名字相同的拉丁裔之間氣氛融洽。
至少看上去是這樣。
“有時間我們通電話。”杰西卡-阿爾芭跟杰西卡-菲爾頓交換了電話號碼:“我最近這段時間都會在洛杉磯。”
杰西卡-菲爾頓有話直說:“我可能每個周末才有時間。”
杰西卡-阿爾芭說道:“沒問題,只要你一個電話。”
杰西卡-菲爾頓笑容依舊,但以她的頭腦,不免會有所思考,畢竟人與人之間不可能毫無聯系。
尤其像她和羅南的關系。
杰西卡-菲爾頓沒有多說什么,卻知道自己在工作之外,也需要多留個心眼。
至于杰西卡-阿爾芭與羅南以前會不會有關系,杰西卡-菲爾頓沒有多想,她早就決定要往前看,以前那些事不會刻意去考慮。
非要去想以前怎么樣,那純粹是自找麻煩,自尋煩惱。
杰西卡-菲爾頓是個自信的人,對羅南有信心,對自己更有信心。
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帶著劇組主要演員過來跟羅南打招呼,羅南也跟他們一一握手,還勉力稱贊了幾句。
實際上,包括男主角在內,這個劇組的演員當中,他一個人都不認識。
走進劇院正廳的時候,羅南對杰西卡-菲爾頓說道:“影片預算有限,啟用的都是沒有名氣的演員,好讓更多的資金可以用于昂貴的特效制作上。即便如此,影片的特效也很粗糙。”
《第九區》的特效水準只能說還可以,誰要說制作精良那絕對是眼睛瞎了。
但影片有獨到之處,在具備一定思考主題的基礎上,同時具備著絕佳的商業娛樂元素。
當然,所謂的主題思考也是稍觸即收,類似這種東西,一旦在商業電影中出現的太多,往往意味著影片的市場要完蛋。
至于影片有多精彩,倒也談不上,但宣傳做的確實出色,以51區作為噱頭,加上病毒營銷的方式,吸引到了大批觀眾的目光。
另外,偽紀錄片的拍攝方式出現在科幻電影上面,也讓觀眾有一種莫名的新鮮感。
這種拍攝制作方式,能給觀眾感同身受的真實感,這達到了沖擊觀眾視聽的目的,同時又有效的讓人忽略掉了影片本身制作上的粗糙。
毫不夸張的說,這樣的思路也同樣起到了震撼的效果。
導演尼爾-布洛姆坎普來自南非的經歷,也賦予了影片靈魂,或許約翰內斯堡的背景,也能叫人展開更多聯想。
越發混亂的南非也有著奇葩的經歷,從上個世紀的發達國家演變成現在這幅模樣,讓很多人摸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