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周邊銷售收入的巨頭電影系列是《哈利波特》,哪怕幾年前《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上映即席卷英美乃至全世界,同期周邊收入比起《汽車總動員》,仍然差一大截。
全球票房還沒有超過兩億美元,相對論娛樂的線下周邊和衍生品收入,率先突破了兩億美元。
票房還有各個環節的分成,最終能到相對論娛樂手里的數字,總體到不了全球票房的三分之一。
但周邊的利潤率高到嚇人。
只要能看到獲得高額利潤的可能,像相對論娛樂這樣龐大的商業集團,就會像滾滾洪流一樣,碾過所有的障礙,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除了正規的商業手段外,宣傳炒作必不可少。
六月中旬,相對論娛樂一紙訴狀將一個位于小城瓦倫西亞的工作室告上了法庭,起訴對方惡意注冊《汽車總動員》的相關域名,并且在網絡上面違規使用閃電麥昆等一些列角色的形象做商業宣傳。
《汽車總動員》火熱的周邊銷售并不是什么秘密,本來就被很多媒體關注,這場訴訟案的出現,為大小報和網絡媒體提供了極好的炒作噓頭,這不過就是為了繼續保持熱度采取的眾多宣傳手段之一。
當然,宣傳推廣和營銷收入,全部是相對論娛樂和使館影業考慮并且實施的計劃,皮克斯工作室除了配合宣傳之外,基本不會參與其中。
從最早拿下皮克斯工作室,到《汽車總動員》周邊大賣,羅南的思維一直非常清晰,皮克斯工作室在制作電影時不用考慮電影創作以外的任何事。
羅南對包括約翰-拉塞特在內的皮克斯工作室管理層說過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制作出優秀的動畫電影,就可以讓售賣機器保持永動!”
關于這點,皮克斯工作室做的無疑非常成功。
而且皮克斯工作室幾乎做到了另外一點——皮克斯的電影沒有特定的觀眾群體,好的電影應該不分成人和孩子。
如今的相對論娛樂,旗下電影項目的收入,越來越不依靠票房,連DVD收入的占比也在逐年縮小,依靠集團公司龐大的衍生品產業鏈,各種線下周邊衍生品和授權收入劇增。
電影項目的影院放映和DVD播放,越來越朝著長篇廣告的方向轉變。
到了上映的第三周,《汽車總動員》的各種周邊產品,不僅擺滿了相對論娛樂和合作伙伴的渠道,連亞馬遜、沃爾瑪和迪士尼精品店的渠道都打通了。
任何人打開奈飛網絡由DVD業務進一步拓展的影視娛樂產品平臺,都能看到超過200種《汽車總動員》衍生品在網絡上銷售。
小到為慶祝節日用的氣球,大到睡覺時所用的三件套,閃電麥昆與它的伙伴們涵蓋了小朋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連閃電麥昆版的親子裝都有。
在相對論娛樂的開發下,無論是爸爸、媽媽還是孩子,《汽車總動員》為整個家庭中的所有成員準備了相應的衍生周邊。
所以,《汽車總動員》能夠爆發出如此巨大的市場能量,也就不奇怪了。
北美以外的地方,影片的票房和周邊反響也相當不錯,全球票房順利超過2億美元,周邊產品源源不斷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