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受限于影院和市場發展程度,等到幾年之后,《變形金剛》系列在東方能爆發出的能量,簡直超出想象。
曾經甚至一度成為這邊的總票房冠軍。
并且坐在這個位置上相當長一段時間,直到某部自我購買票房的電影出現。
影片破紀錄的表現,立即引發了東方媒體的爆炒,媒體的關注又吸引了大批觀眾進入院線,如果說影片首周更多是來自東方的鋼絲們的支持的話,后續進入的許多觀眾,已經與懷舊沒有多少關系了。
“《變形金剛》將是今年東方電影市場的總冠軍,它富含了進口大片所具備的一切要素,尤其是高科技的體現,具有強烈的震撼力。它不光滿足了八零后一代的變形情結,更在這種強大的影響及新聞關注度下,吸引了更多的時尚群體的目光。”
來自太平洋對岸官媒的這篇評論,無疑是對在東方掀起的變形金剛熱潮的最好總結。
為了宣傳影片,使館影業東方分公司也煞費苦心,比如將影片制作時擎天柱們借鑒了自由搏擊的打斗方式炒作成向功夫致敬等等。
只要能有高額商業收益,這些全都不是問題。
當然,這邊也不是所有人都歡迎《變形金剛》這種外來者。
有這邊的文藝電影導演和制片人就公開在媒體上抱怨,而且上綱上線:“我們的影院,寧愿給美國片銀幕,也不給國產片,看看《變形金剛》的排片率吧!你們怎么不百分之百排片呢?都跪下了,還要什么臉呢?”
但多數人不至于連這點腦子都沒有,很快就有這邊的電影人主動反駁,表示“觀眾應該有自己選擇的權利”。
過往,這個電影市場相對封閉,缺乏外來者足夠的競爭,很多人習慣了躺贏,而當狼來了的時候,這些人想的不是怎么加強自身的實力打敗狼,反而怪有人將狼放了進來。
這事并不能怪環境,畢竟院線是以盈利為目的商業運作,哪部影片觀眾愛看,上座率高,他們便多排,最基本的市場規律。
從某些程度上來說,既然選擇了藝術電影這條路,就不要指責市場,尤其不要扯上民族主義大旗當虎皮指責市場。
就說《變形金剛》,在這邊的票房收入高,大部分錢真的進了好萊塢的口袋?
要知道,使館影業的票房分成只有百分之十三。
而《變形金剛》的高票房意味著這邊電影專項基金、營業稅、國內發行商、國內院線和影院的收益也更高,所謂的藝術電影也可能會獲得更多的補助。
現有制度下,排片率是影院根據市場反應自定的,屬于商業判斷,要符合利益最大化。
還有,作為電影藝術家,選擇了這條藝術道路,必定懂得曲高和寡的道理,既然選擇了高處小眾,就別怨懟大眾通俗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