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明年都要成為正義聯盟宇宙計劃的電影元年,《綠燈俠》必須要在明年暑期檔上映!
凱文-特蘇哈拉找到了查爾斯-羅文,希望他等《黑暗騎士》上映之后,能繼續催促《綠燈俠》的拍攝制作速度,以及被寄予厚望的扎克-施耐德早一點投身于正義聯盟宇宙當中。
克里斯托弗-諾蘭的離去無法避免,就目前的各種情況來看,扎克-施耐德是最好的DC超級英雄電影繼任者。
華納兄弟一定會把《黑暗騎士》近乎瘋狂的影響力延續到整個DC正義聯盟宇宙!
《黑暗騎士》很快開始了首映放映。
影片從開場起,就確定了一個基調,那就是不斷為看似配角實際上是主角的小丑開掛。
甚至可以說各種開掛。
這種給配角開掛的拍攝制作方式,哪怕放在好萊塢都足夠新鮮,讓觀眾感覺到一種另類的刺激。
如果正常情況下,可能有部分人,會對此產生疑慮乃至反感。
但希斯-萊杰的離世,讓幾乎所有人對于小丑的容忍度無限拔高。
不得不說,華納兄弟完成了一次近乎完美的電影營銷。
這絕對是一次可以記錄在史冊乃至教材上的特殊營銷案例,對整個好萊塢都有著非同一般的借鑒意義。
跟華納兄弟的造神計劃比起來,相對論娛樂當初用羅伯特-陸德倫去世做的宣傳,簡直弱爆了。
當然,有一點無法否認,小丑會是好萊塢電影史上最迷人的反派之一。
這部《黑暗騎士》處處透射著黑暗的氣息,嚴肅到讓人窒息,卻偏偏散播著迷人的魅力。
銀行大劫案、真假蝙蝠俠、小丑斗黑幫、港城大追捕、小丑暗殺行動,影片從來就沒有讓觀眾喘一口氣,節奏緊迫的就像是密集的鼓點一樣,帶動人的情緒不停的升向更高處。
影片對人物性格上的刻畫是非常深入的,善與惡的界限已變得相當模糊了,代表正義的黑騎士蝙蝠俠在小丑的步步緊逼下是如此的無助,到最后居然要發展到投案自首的地步,而同樣代表正義的光明騎士、檢察官哈維,也是布魯斯-韋恩的最大希望,是對抗邪惡力量的光明之星,卻在仇恨與一場大火卻后,變身成依靠硬幣決定人生死的雙面人。
《開戰時刻》中僅存的那么點漫畫色彩也被徹底拋棄了,《黑暗騎士》完全是一部寫實的犯罪電影,無比嚴肅,無比黑暗,甚至無比悲情。
蝙蝠俠贏得了與小丑的個人之戰,卻輸掉了哥譚的靈魂之戰,哈維-丹特墮落的后果是嚴重的,為了挽回一切,蝙蝠俠不惜抗下了殺害哈維-丹特的罪名,成為被人唾棄的對象,也變成了真正的黑暗騎士。
正義的蝙蝠俠最后成了帶罪逃離的犯人,失去本性的雙面人卻被追悼成英雄,甚至就連十惡不赫的小丑也在洋洋得意中收場。
還從沒有一部超級英雄電影的結尾如此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