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個,就是好萊塢著名的罷工事件了。
好萊塢行業內,制片人聯盟與各大工會組織的行業協議和分成協議,基本上是二十年為一個周期。
上一個周期,也就是1988年,好萊塢爆發了著名的大罷工事件,包括導演工會、演員工會和編劇工會在內的各大工會,紛紛準備罷工歇業,要求分享制作方關于電視播放和錄像帶租售等方面的紅利。
制片人聯盟以最快的速度搞定了導演工會和演員工會,這兩家工會還沒有實地開始罷工,就退出了罷工發起和參與者的行列。
然后,制片人聯盟拒絕了編劇工會的條件,導致了編劇工會大罷工的發生。
坦白地講,劇本作為一部電影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好萊塢對劇本和編劇的忽視也是客觀事實,在以好萊塢各大中型公司組成的制片人聯盟固有的觀念里面,編劇都是一群不值錢的貨。
想要拿跟導演工會和演員工會一樣的待遇?那是白日做夢!
如今2008年就要到了,制片人聯盟與好萊塢各大工會之間的協議即將到期,目前就開始了接觸談判。
制片人聯盟想要以最小的代價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盡快搞定好萊塢各大工會。
坦白地講,站在羅南的立場,看到導演工會、演員工會和編劇工會這些組織,就止不住的一陣膩歪,這些工會組織安安穩穩、老老實實的當吉祥物多好?非要時不時跳出來惡心人,算怎么回事?
時不時上躥下跳也就算了,還特么要求增加員工薪酬和分紅,真是叔叔不能忍,舅舅不能忍,姥爺也不能忍!
羅南的這種思想,其實就是制片人聯盟成員的想法。
所以,哪怕制片人聯盟與各大工會已經開始了接觸,效果卻非常不理想,乃至取得的成績是零。
時代在變化,好萊塢在變化,電影市場在變化,勞資雙方的要求同樣也在變化。
如今,新興的DVD和以奈飛為首的互聯網播放渠道,已經成為了影視周邊收入的重頭,但根據1988年簽署的協議,這些與導演、演員和編劇等劇組成員普遍無關。
簽下后期分成協議的那些屬于特殊案例,不是普遍狀況。
這一塊的利潤著實讓人眼紅,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勞資雙方利益的沖突點。
勞方要求普遍享受DVD和互聯網等新興業務的紅利,資方怎么可能輕易放手自己的利益?
雙方的前幾次接觸,基本上都是一拍兩散。
制片人聯盟以好萊塢六大公司加相對論娛樂和夢工廠為主體,組建了一個談判團隊。
這方面,各大公司的利益訴求完全一致。
在未來的半年時間,這個談判團隊需要搞定好萊塢的眾多工會。
其實重點就是導演工會、演員工會和編劇工會,其他組織的利益訴求并不高,更多也是隨大流。
好萊塢各大中型公司也有一定的默契,導演工會和演員工會好說,雖然不會同意他們提出的條件,但雙方各讓一步之后,達成協議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