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主意。”詹姆斯-默多克反應過來,作為新晉正式進入好萊塢這個名利場的人,他覺得非常有必要在這種場合彰顯存在感:“我們與導演工會、演員工會和編劇工會分別接觸,進行談判,開出不同的價碼。最為重要的導演工會和演員工會方面,我們可以適當做出讓步,他們在現實利益面前,極有可能妥協……”
其他人都紛紛點頭,這種分化瓦解的策略無疑非常適合現在的情況。
詹姆斯-默多克的話還在繼續:“最后剩余編劇工會一個,我們全力打壓,最好能維持1988年的協議大框架不變,即便他們要鬧罷工,影響也要小得多。”
雪莉-蘭辛贊同:“這個方法不錯。不過,還要補充一點,大協議最短期限必須要二十年,十年絕對不可以!”
其他人紛紛附和。
羅南雖然沒有再出聲,卻不會有任何反對意見,在對待三大工會上面,在座的所有人有著共同的利益。
作為資方的制片人聯盟,與勞方代表的各大工會,會簽訂一個大框架的長期協議,然后每三年會在框架范圍內在進行協商,修訂具體的條款。
這場會議持續的時間并不長,各大公司之間的矛盾在會議中根本看不到,面對想要搶奪收益的工會組織,在座的公司老板或者實際運營者們,出于共同的利益,幾乎以最快的速度達成了一致。
制片人聯盟改變之前的談判策略,在繼續與三大工會的代表團接觸談判的同時,私底下會積極與導演工會和演員工會接觸,力爭能夠在適當的做出一些讓步的情況下,首先搞定這兩家工會組織,從而避免最為糟糕的好萊塢全行業大罷工的發生。
到時只剩余編劇工會一家,就好處理多了。
對待三大工會方面,包括羅南代表的相對論娛樂在內,所有公司出奇的一致。
導演工會可以適當的多給個甜棗,演員工會次之。
至于編劇工會,最好是維持以前的協議不變。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盡管尚未正式爆發,戰爭籌備卻早已拉開了序幕。
就在這場會議進行的同時,陸續有數百名行業內工會的成員,聚集在白樓大廈正門前舉行抗議活動,他們舉著提高待遇的標語,并不時高喊“關門!好萊塢是工會的天下!”等口號。
其中,以編劇工會的人最多。
編劇在好萊塢地位低下,相比演員工會和導演工會收入較低,除了少數金牌編劇外,絕大部分編劇都無法享受影片的DVD和新媒體渠道等收益分成。
利益分配不均可以說是這場正在醞釀中的罷工的最大原因。
除了要求分享收益之外,編劇工會還提出了其他條件,例如成員的劇本出售價,電影項目最低不能少于15萬美元等等。
其實許多編劇掙得遠比此多,大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劇本稿費至少有50萬美元,而知名編劇每部電影也許能拿到300萬美元。
去年編劇工會的編劇的平均年收入為20萬美元,與洛杉磯縣居民以及大多數美國人的平均年收入相比較,這已經很高了。
不過,編劇們的眼睛肯定不會向下看,他們盯著演員、導演和制片人,編劇們將他們的收入與演員、導演和影視公司主管們比較,發現了大幅度加薪的利益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