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莎拉漸漸成為唯一的光芒,而圍繞著她的人群,乃至整個社會都是病態的。
這部影片就像大衛-芬奇曾經那部《消失的愛人》,不止是三觀不正,整個影片的主題和價值觀簡直歪到了火星上。
女主角那些正經忍受社會和職場鞭打的女同學,整日為了基本的生存而奔波,住在狹小的公寓里面,吃著廉價的快餐,每天去擠沙丁魚罐頭一般的地鐵。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女主角莎拉在無數中老年男人的“資助”下,不僅生活愜意,甚至在靠近中央花園的地方,買下了一間不大不小的公寓。
這個年齡不大的女孩,巧妙的掌握了極其高明的技巧,不止是職業技能,還有心理因素。
因為她的客戶大都是那些成功的中老年男人,她總是能夠微笑面對,認真傾聽,其實這些都是逢場作戲,但是確實讓那些男人們感到開心。
莎拉以一種非常職業化的態度在做應召女郎,她有自己的專業精神……
比起在職場上付出沒有對等回報的毒打,她得到了超出付出的回報,一位年邁的房地產老爹,直接給了她五十萬美元。
這也是房款的主要來源。
與此同時,莎拉與自己的經紀鬧翻了,經紀高達百分之三十的抽成,讓她非常不滿。
莎拉開始聯系客戶單干。
但好景不長,原先的經紀找人黑了莎拉的郵箱,放出了莎拉偷偷錄下的視頻,莎拉在網上名聲大噪,家人的詰難隨之出現。
而且在紐約從事這個行業是違法的,莎拉極有可能面對牢獄之災。
莎拉有錢,重金聘請律師幫助自己,先用天賦本錢跟發布視頻的網站高層交涉:錄制視頻她是知道的,她只是在和前男友玩角色扮演游戲,原是和前男友之間私密的東西,不能作為面向公眾的“消遣娛樂”。
她又在律師的幫助下和檢察官交涉:沒有其他證據,強調她只是在和前男友玩角色扮演游戲。誰黑了她郵箱發視頻她不會追究,出于保護前男友**,她也不愿意說出前男友是誰。
這種事,找不到直接證人,那些與莎拉存在交易的成功男人,誰會傻到站出來作證?
莎拉成功擺脫了麻煩,找私人偵探整趴下了前經紀,隨即在自己單干的同時,利用手中的客戶資源,也做起了抽傭的經紀。
影片的結尾,在遍布失敗者和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忙碌的灰暗社會中,莎拉成為了一名成功人物。
她在長島買下了一棟豪宅,在一番美容美發之后,坐在豪宅中開始了新的生活。
最后的鏡頭,一片陰暗的背景襯托中,莎拉坐在豪宅寬大的客廳里面,猶如太陽一般在閃光。
影片隨之結束,劇院里面陷入短暫的沉默。
這部《陽光女孩》的主題和三觀,不是一般的扭曲!
女主角莎拉從頭到尾沒有所謂的反思,也沒有后悔的悲悲戚戚,更沒有認為自己犯了錯……
可以說,女主角的內心世界非常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