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西卡-菲爾頓挑起眉毛:“好啊。”
羅南鄭重說道:“有一條規則必須要講好,大球碰小球屬于犯規!”
感恩節假期和周末期間,盡管有多部新片上映,《雷神》卻沒有受到太大沖擊,票房走勢依然穩定。
在北美渡過第三個周末之后,《雷神》的北美票房累積1億6325萬美元,全球票房3億3358萬美元。
《雷神》跟已經下檔的《綠巨人浩克》一樣,最終僅僅依靠全球票房分成,就有可能收回全部投資。
未來的十幾二十年,可能是超級英雄電影最好的時代。
好萊塢范圍內,歌舞片、西部片、史詩片、動作片曾各領風騷十幾年,終于輪到了漫改超級英雄電影。
這也與社會環境的發展脫不了關系。
如今的好萊塢,有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那就是原創科幻電影急劇衰退,伴隨的則是超級英雄電影的崛起。
自1977年以來,科幻電影一直是好萊塢的票房寵兒,此類型誕生出無數經典商業大片。現在,這個位置卻在逐漸讓位于超級英雄電影,這種電影改編自曾經風靡全美的漫畫,且雜糅了動作、冒險、幻想、科幻多種類型,慢慢成為全球通吃的商業電影。
都市里的人們需要一種新的英雄,比以前的更華麗、夸張、神奇,內心也更為豐富和隱秘,這種英雄必須要超越機械和電子時代的束縛,成為新的神話,承載著新的夢想,超人、蝙蝠俠以及后來的超級英雄們滿足了這一切。
更重要的是,這種超級英雄是可以大批量、源源不斷流水線生產的,有各種類型樣式可供選擇。
尤其是911之后經濟持續低迷的全美,大眾需要新的更有血有肉的銀幕英雄,給他們帶來安全感,帶來美國精神的復歸,帶來閃亮的現代科技和時尚崇拜對象。
隨著漫威電影一部接一部獲得成功,大熱電影幾乎從來不會缺席的麻煩事,也落在了漫威娛樂身上——版權問題。
斯坦-李是公認的漫威超級英雄之父,但當年還有一個人的貢獻不再他之下,杰克-科比如果不是1994年就死了,可能也會在漫威系列中混上這樣一個名號。
杰克-科比是漫威的元老之一,也是斯-李的重要助手,曾經與參與了“神奇四俠”、“綠巨人”、“美國隊長”、“鋼鐵俠”、“雷神”等超級英雄角色的創作,是復仇者聯盟的創造者之一。
11月底,杰克-科比的后人及其律師召開新聞發布會,宣稱將向洛杉磯法院提起訴訟,狀告漫威漫畫和漫威影業,要求終結他們杰克-科比所創作漫畫人物的版權,暫停《復仇者聯盟》的籌備和拍攝,并且分享之前有關電影帶來的利潤。
杰克-科比的后人提出的總計四十五項終止版權的訴訟要求最終實現,包括神鋼鐵俠、綠巨人、雷神、蜘蛛俠等眾多角色的版權和收益都會進行再分配。
一部電影超級大熱,包括票房在內的各項收入只能用火爆來形容,很多絲毫沒關系的人,都想湊上來咬一口。
在漫威超級英雄電影身上,出現這種情況一點都不意外。
巨大的利益能吸引太多人湊上來了。
作為有豐富經驗的公司,相對論娛樂當然不會因為這點事就中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