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影片終究太小眾了,而且花費了六千多萬美元的制片成本,最終特意做成粗糙的磨坊電影,可以說得不償失。
哈維-韋恩斯坦這時說道:“我原本希望這兩部片子能沖一下今年頒獎季,結果……”他停頓了一下,又說道:“米拉麥克斯參與的《老無所依》和《血色將至》兩個項目,都是以前我留下來的,因為版權問題沒法帶走,只能錯過。”
羅南笑了笑,說道:“錯過了今年,還有明年。”
哈維-韋恩斯坦笑著說道:“我聯合了凱特-溫斯萊特,準備拍攝一部新的電影,為下一個頒獎季做準備。”
羅南大致有印象,凱特-溫斯萊特就是哈維-韋恩斯坦推上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前前后后算算,哈維-韋恩斯坦捧起來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遠遠多于男性獎項。
這其實很能說明問題。
算算吧,格溫妮絲-帕特洛、朱迪-丹奇、妮可-基德曼、凱瑟琳-澤塔瓊斯、凱特-布蘭切特、梅麗爾-斯特里普、凱特-溫斯萊特、詹妮弗-勞倫斯……
曾經的哈維-韋恩斯坦,可以說是通往電影天堂的門票,天堂里有好劇本、好機會,有讓任何人都拒絕不了的名譽金錢。
但墻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
如果從哈維-韋恩斯坦的角度看:你為了拿奧斯卡和我上床,現在反告我性騷擾,還要賠償?
好萊塢是這個世界的縮影,只是將這個世界對于名利的追逐無限擴大了。
曾經哈維-韋恩斯坦的經歷是個教訓,也是羅南從來沒想過找一個好萊塢女星做正式女友,又特地設立一個保險庫的原因之一。
通過某人的床爬上了奧斯卡的巔峰,回頭卻把床主人踩死的事,對這群好萊塢女星來說,做起來沒有任何心理負擔。
但處于好萊塢這種環境下,也很難說這些女星是對是錯。
對于除了自身一無所有的人來說,想要改變命運,真的要拿命去拼。
烏維-鮑爾深得某些精髓,林肯作為一個主角,作為一個英雄,當然要上來就死爹死媽。
所以,電影剛剛開場幾分鐘,林肯他老媽就被吸血鬼害死了,于是兇殘的總統閣下在一名前吸血鬼獵人的教導下,成為了一個有文化的吸血鬼獵人。
至于反派,既然有了林肯,吸血鬼當然是那些南方的種植園主。
他們維護奴隸制,不僅僅是經濟利益的需求,還是因為滿足自身吸血的需要。
其實看多了好萊塢電影不難發現,涉及南北戰爭的電影,很多都是將南方的角色設為被同情的一方,不談大義,只是在情感與人物性格方面傾向于南方。
這跟好萊塢電影總是善于站在勝利者的角度搞所謂的人文思考有關。
大概,也許,或許,當年的北方軍也讓很多人提不起好感。
許多記載上面,北方軍南下一路三光,據說飽和炮擊把亞特蘭大全城炸的下陷三米。
總之,兩邊誰也別說誰。
這片子看起來輕松無壓力,而且鏡頭集中在了林肯身上。
話說回來,觀眾要看的就是林肯怎么做吸血鬼獵人,真要看吸血鬼,好萊塢遍地都是。
由于影片投資有限,《吸血鬼獵人林肯》所呈現出的畫面效果,只能說是二流血漿片的水準。
但烏維-鮑爾通過多部游戲改編電影的拍攝,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直接將電影以電子游戲中角色刷怪的方式來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