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于各方面的條件,制片人聯盟最終還是與編劇工會達成了協議,但只是一份為期三年的臨時協議。
這份臨時協議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編劇工會提高了自身在電影、劇集和真人秀項目里面的固定分成。
比如原先享有的各種電視版權收益,從發行人全球收益百分之一上升到了百分之一點二。
重點還是編劇工會要求的DVD和新媒體收益。
最終,臨時達成的協議中,編劇工會的署名編劇享有制作發行方全球收益百分之一的收益分成。
這比制片人聯盟之前提出的發行方收益百分之一點五提高了一大截。
另外,每部電影進入DVD渠道,制片方還會支付給編劇總計2萬美元的DVD腳本費用。
至于周邊衍生品,跟之前一樣,編劇工會沒有任何分成的權益。
隨后,編劇協會舉行了會員投票,以壓倒性的11775張贊成票,一致同意停止這場曠日持久的罷工拉鋸戰,而反對票僅僅為283張。
在各種透支消費的社會里,那些普通編劇能堅持這么長時間,已經非常難得了。
這份為期三年的臨時協議簽署,也意味著編劇大罷工就此告一段落。
編劇工會向每位成員發送了一封電子郵件,號召大家即刻復工。
“罷工結束了,明日,編劇們將各歸其位,一切恢復正常。”
編劇工會也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罷工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我們只是為了爭取在新媒體劇作收入中合理提成罷了。現在,我們取得的成效已經足以使我們在這個數字時代得以立足。”
制片方付出了一定的利益,編劇工會雖然沒有達成最初的要求,但談判的結果已經能讓大部分人滿足了。
數十年來,編劇們的工作性質并沒有發生改變,就是拿起筆桿子進行創作,可是其作品的傳播的途徑和平臺時時刻刻在發生改變,如果說二十年前,錄像帶是新型崛起的傳播勢力的話,那么如今正是DVD和網絡新媒體。
如果只是因為編劇們的工作方式不曾改變,就拒絕改變報酬方式的話,那明顯不可能。
包括羅南和相對論娛樂在內,好萊塢的制作方很清楚這一點。
“這是三十年年來我們獲得最好的待遇。”很多編劇接受采訪時如此說道。
雖然編劇們如愿的在DVD和網絡新媒體等收益中分得一杯羹,但“最好的待遇”這種說法更像是拉鋸戰后的長舒一口氣。
這個為期三年的臨時合同充其量只是一個雙方的一個心理底線價,編劇工會無法借此改變自身在產業鏈條中相對較低的地位,制作人聯盟的強勢也不可能隨著罷工而改變。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編劇們還會因為產業鏈條中的收益和地位問題而罷工。
話說回來,勞資矛盾永遠無法徹底解決,除非好萊塢的工會全都變成擺著好看的吉祥物。
隨著罷工結束,最先受益的當屬奧斯卡,自從去年罷工開展以來,一系列頒獎典禮因罷工而流產,編劇們也開始為奧斯卡頒獎典禮準備串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