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相公知曉自己的大娘子不是個小氣的人,見她這般說了,連忙回去和李知州回話去了。
在正廳里坐立難安的李知州,正想不告而別,怕吳二郎家米糧也緊張,又不好拒絕自己。
“相公休走,我家二郎快回來了。”
二順攔著不讓走,又給李知州添了盞熱茶。
沒一會兒,吳二郎就回來了。
二順退到了外面,正廳里只有李知州和吳二郎倆人。
這樣無異于是給李知州留了臉面。
李知州得知吳家米糧頗豐,子亭的大娘子又愿借,站起身來,對吳二郎謝了又謝。
“我素來敬重大人,大人萬萬不可如此。”
吳二郎連忙避讓到一旁,不肯受李知州的禮,又把他扶了起來。
“大人放心,這事只有我們仨人知曉,我家大娘子也不是那種多舌的人。”
李知州心中的感激,無以言表,人到中年,他連家中老小都養活不起,真是慚愧。
吳二郎要留李知州在家用飯,李知州不肯,說是家中老小還在等米下鍋,他怎好在這用飯。
馮氏得知李知州不在府中用飯,說什么都要走。
“媽媽,快去灶房,讓胡娘子把做好的菜,都裝到食盒里。
另外,再讓她使喚幾個人,去外面撿那上好的羊腿要兩只,雞鴨幾只”
馮氏對身旁的奶媽盧婆子說道,又讓崔兒趕快去后院尋旺兒,讓他把馬車趕到灶房門口。
那邊的梁堇剛把胡娘子要的雞子買回來,就見灶房門口停著府里的馬車。
胡娘子幾人正在往馬車上抬麻袋,這麻袋里裝的是米。
“你可回來了,姑母讓我去買五只雞,五只鴨,我一個人去如何拿得動。”
紅果攢著錢袋子,拉著剛把雞子放下的梁堇又出去了。
馬車走的是角門,怕走正門惹人注意,一趟拉不完,旺兒趕著馬車,帶著盧媽媽親自去的李知州家里。
吳二郎放李知州歸家時,東西已經全送到他家里去了。
“大娘子,今日多謝你。”
吳相公見屋里沒人,就朝炕上的馮氏拱手作揖。
他手里沒銀錢,吃的都是馮氏的,如今馮氏又幫了他大忙,讓他不知如何謝她。
“官人,你我夫妻,本是一體。
謝我便見外了。”
馮氏讓他起身,別讓丫頭突然進來看見了。
吳二郎直起了身子,貼著馮氏在炕上坐下,
“李知州尋我們借糧這事,可不能讓外人知曉了。”
“還用你囑咐,我自是曉得的。”
馮氏跟前是一張炕幾,炕幾上擺著一匣子松子,上面又鋪了張手絹,她剝好的松子就放在了手絹上面。
她撿起一顆松子仁,一邊說,一邊喂到吳二郎嘴邊。
吳二郎那一本正經的臉上有些微紅,瞅了一眼門口的布簾子,見沒人這才吃了。
“青州的富商,手里都囤著米不肯放糧,青州的米價這般高,誰又能吃的起
知州相公家都無米下鍋,那些小民人家,又該怎麼辦啊”
吳二郎犯起了愁。
與外人說知州家里無米下鍋,怕是那些人都不信。
他若是沒有大娘子,怕是和李知州差不多,也要靠借糧度日。
他一個同知,一年的俸祿名義上有一百多貫錢,朝廷也賞了田,每年還有料錢,添支錢,折后在一起,瞧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