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姐覺得不妥,只讓宋媽媽去與鄭家娘子送果子,那鄭家娘子是個識禮數的,收下果子,回了兩包香肉,兩包好茶。
過了一日,江家嬸子又來了,她在榮姐房中得了一只鑲寶戒指,待榮姐比之前好生親近了些。
榮姐不薄她,每回都是好糕好茶的請她吃,如此七八日,江家四房里的人大致什麼樣,她都從這個嬸子口中得知了。
那嬸子也是個妙人,不白拿榮姐的物件,倆人在房中作繡活說話的時候,榮姐起個頭,她便沿著說了上去。
之前榮姐雖然從自個的灶娘梁二姐口中聽說了江家的人和事,但到底比不上本家嬸子知道的清楚。
這位嬸子是江家的遠房親戚不假,但她男人是與江家同宗的,故而稱她是本家嬸子,她托關系才在江家得了個幫閑的差事,明面上是幫著管家的嬸子。
說她是親戚,可又干著下人們的差事,說她是來家中干活的人,又比著旁人多幾分親戚之間的體面和照顧。
“嬸子,晌午別走了,在我房中用飯吧,順道嘗嘗我這兒的菜食。”榮姐一上午做了只白絹襪兒,那嬸子幫著做了半條小褲出來。
嬸子推辭一番,見榮姐是真心的便應了下來,榮姐問她在家里的時候,平日里都吃些什麼菜。
這問的可不是那嬸子的自個家,而是江三郎家。
嬸子道“平日里多食豬肉,魚蝦。”
“你們難道不吃羊肉嗎”榮姐問。
“姐兒有所不知,羊肉味膻,家里人只有老太太喜吃,老太爺當過幾年京官,那老太太跟著一道在汴京住了幾年,所以愛吃。
家中的邱老爹,就很善作羊,能用一頭羊,治出一桌八碟兒六碗的羊肉席面來。”
汴梁是官家住的地兒,北宋在吃食上,雖有南食,北食之分,但像杭州,蘇州,揚州這樣南邊的地界,也都有北食。
一則是南邊的人,推崇官家用的北食,二則北宋地方上的官,都是三年的任期,時常有北邊的相公來此做官,故而像杭州這個地方,會北食的灶爹灶娘不少,但畢竟是南邊,到底比不上南食灶廚人多。
再說這灶爹灶娘,外頭是十個灶人里面也不一定能有一位灶娘,若是在官宦人家里,為圖方便,向來是灶娘多于灶爹,也不盡然,有那等人家,慣愛用灶爹。
灶爹和灶娘,做出來的菜,差別很大,在灶人一行,灶爹的地位在灶娘之上,因灶娘在做菜上,多善精細的小食甜湯面餅,即使做大菜,也偏細膩,更重用香料佐味。
哪怕是胡娘子,也是如此。
灶爹善做大菜,尤其是各種肉食,要說灶爹和灶娘的差別,就好比一道豆腐,灶娘多是用刻刀雕出一朵花來,再以糖霜,花水,蜜豆,弄出一道娘子姐兒們愛吃的甜食來。
再不然,便是佐以雞子清蒸,亦或者用雞湯燉,麻油拌著生吃,還有放甜咸澆頭的吃法。
灶爹多是拿來煎,炸,醬,糟,用雞,雀兒
腦制老湯頭,再佐以鱔魚絲,火腿,筍絲去炒,口味或咸,或辣或鮮。
無論灶爹灶娘,會南食的還是會北食的,都以做羊肉菜為本事,前幾日,那江灶娘問梁堇會做幾道羊菜,便是在問梁堇的本事。
“原是這樣,這邱老爹恁好的手藝,我家中有個姓胡的娘子,會做六種羊菜已是多的了,沒想到你家的邱老爹竟然能做出十四種來。”榮姐道。
“姐兒家中沒開酒樓,如何能與她們那樣的人家比,不瞞姐兒說,他邱老爹先不是咱家里的人,他是你那個二嫂子帶來的,你二嫂子娘家開酒樓,什麼樣的好灶人沒有。”
嬸子又道“咱這樣的官宦人家,不靠那吃飯,若是家中真有這樣的灶人,才奇怪吶,我看你家的灶娘就好,你二嫂子沒來咱家的時候,咱家灶上手藝最好的人,也才會做兩種羊菜,老太太想吃,都是去外頭請個灶人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