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一哥好意,您剛出宮開府,在外面處處開銷都是自己的,手中有錢您就自個兒留著用吧。”
這可不是住在毓慶宮的時候了,什么開銷都是宮里的,走的是內務府的賬,往后都要走自己的賬了。
三爺進府后,下一個到的是四爺。
四爺和四福晉進府之后便分開了,一個去前廳,一個去后院。
再之后是五爺和七爺。
也就是到了這會兒,一爺才有留意到他這些弟弟帶來的禮物不是論擔裝,也不是論箱裝,而是放在小小的匣子里,禮單也就只有一頁。
老三送了十本書,親自默的,親自寫了注釋的書。
老四送了九本書,兩個孤本,七個古董書。
老五送的是開了光的佛經,太后昔年所賜之物。
老七送的是當世書法大家的手抄書。
一爺這會兒臉已經有些黑了。
老三是拿東西糊弄人惡心人。
太后信佛,老五可不信佛,那是個書都不愿意讀的人,怎么會愿意讀佛經,居拿不要的東西來送他。
老七這些書也都是糊弄人的玩意,還活著的書法家,他如果想要,多少這樣的手抄本拿不到。
老四沒糊弄他,見他時也是謙虛有禮,那張時常面無表情的臉上都滿是笑,待他甚至比他昔日還是太子時更為恭敬,除了沒給他行君臣之禮,老四見皇阿瑪恐怕都做不到這般恭敬。
他氣老三不把他當回事兒,氣老五和老七有樣學樣,失了對他的恭敬之心,但他更氣老四的這份恭敬。
不多時,八爺九爺和十爺是一道來的,送的禮不說一模一樣,但也差不多。
八爺送的是一整套的四書五經。
九爺送的是前朝朱熹的四書集注
十爺直接送了七部詩集。
皆是書坊的暢銷書,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給待考的童生秀才送禮呢。
九爺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到了第一撥封爵,從此可以說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他再也不必處處擔心生怕哪里惹著皇阿瑪了。
只要不犯什么大錯,這已經封了的爵位輕易是不會降的,除非跟三哥一樣,在庶母孝期內剃頭,還當眾把光亮的腦門露了出來,讓那么多人都瞧見。
到了郡王這個爵位上,他就已經很知足了,已不盼著什么第三撥封爵了。
再說按照皇阿瑪封爵的規律,這第一撥和第一撥之間可是隔了漫長的九年。如果有第三撥封爵,那還早著呢。
毫無心理負擔的九爺,果斷在送禮上隨了八哥,他連書都沒選,讓底下人去書房買書的時候,也只是說買書用來送禮,至于買什么書,他壓根沒過問,買回來瞧過了不是什么邪書就好。
一爺本就有些黑的臉,在瞧見老八三人的隨禮后,直接就黑透了。
這就是皇阿瑪的好兒子,是皇阿瑪給了郡王之位的好兒子,連給他的喬遷之禮都如此敷衍不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