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劉氏高興的同時依舊不免心疼“我家八郎就是爭氣,但豬肉買個半斤讓大家嘗嘗味兒就行,買這么多花了多少錢”
此時,沈大娘子、沈二娘子都在陣陣雞肉香里看著肥碩的豬肉,又是雞又是豬,這是什么好日子。
“二十文一斤,攏共四斤半,花了九十文。”
“就沒讓幾文錢哪怕送塊骨頭呢。”沈劉氏追問道。
沈八郎輕輕搖了搖頭。
“虧了虧了,下回讓娘去買。”沈劉氏把豬肉提溜起來放在眼前,幸好八郎挑了塊好肉,肥多瘦少。
沈夏也和沈奶奶一樣心疼,多好的機會,換成她去買,肯定能饒副大腸小腸回來,二十文一斤豬肉,這物價倒不算貴,只是不知道一兩銀子能換多少文錢。
沈夏看向八叔,真有那一兩銀子的獎學金嗎她怎么不信呢。
八叔要是能在書院領到獎學金,何至于落榜三次呢,這又不是去京城考進士,不過是考個秀才,她估摸著考秀才的難度大概相當于后世考大學吧,拿獎學金的中學生會復讀三次嗎。
瞧著吧,八叔指定掏不出剩下的錢。
沈八郎從懷里掏出灰撲撲的荷包,從里面拿出一塊小小的銀錁子。
“兒子不會買東西,這銀錢還是娘拿著吧,省得總是買虧。”
不大的銀錁子放在手里,沈劉氏手卻是微微有些顫抖。
夏丫頭說的對,她的幺兒實在不容易。
她們雖是鄉下人,可里正家如今也供了位讀書人,比八郎小幾歲,她也是從里正娘子那里才知道,養個讀書人,花錢如流水一般,除了束脩和筆墨,還要買書,還要和同窗交際,就連報名考試也要花銀子請廩生具結作保。
而后面這些,八郎回家連說都沒跟她們說過。
“快收回去,攢著到府城用,下回考試。咱也吃點好的。”
這樣就不會暈倒在考舍了。
沈劉氏反手把銀錁子塞回去,臉雖是板著的,可聽聲音人都快哭了。
沈八郎推卻的手頓住,心里面酸澀又歡喜。
“爹和大哥二哥四哥呢”
“給白菘地澆水去了,大林子和二林子也去了,夏丫頭去叫他們回家吃飯,順便把你姐也叫回來。”
沈劉氏邊說著邊把豬肉給沈大娘子,讓人給吊到廚房去,她則是忙著去給幺兒倒水,從縣城到沈家村,這一路走過來辛苦著呢。
沈夏見八叔往外掏銀子的時候還驚了下,結果也只是往外掏了掏,又被沈奶奶塞回去了。
嘖嘖嘖,八叔還真是會孝順父母。
沈夏對八叔的鄙夷在走到白菘地里的時候達到頂峰,沈爺爺一把年紀,二林才八歲,就已經在地里頭干活了。
讓老人和小孩供著讀書,八叔臉皮有夠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