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們敲鑼打鼓到家中報喜時,沈夏的第一反應居然是租書生意干不成了。
半年前,八叔考中秀才,租書生意便跟著火熱起來,八叔的那些書幾乎每天都在借閱狀態中,很少會在書攤上閑置,只會被借出去或者還不回來。
租書攤子上已經半舊的書,按照規定,不還是要照價賠償的,花一樣的錢,買一本半舊的書,可以說是很不劃算了。
但每逢數月月考,租書攤都會迎來一波買書潮,八叔的那些書,已經有四分之一被賣出去了。
秀才的影響便如此之大了,更何況舉人,還是解元。
沈夏半是高興半是驚訝的苦惱著,這租書生意是做不成了,只能老老實實發展家里的鹵肉生意了。
報喜的衙役一來,整個沈家村都跟著熱鬧起來了,張羅著要開祠堂祭祖的族老,跟沈老爺子商量辦流水席慶祝的里正,哭得泣不成聲的沈劉氏被一群老姐妹圍著勸
沈家新建成的院子里圍滿了人,日入十多兩的鹵肉生意都不得不停了幾日,來招呼到家中賀喜的族人和親友。
沈家村人不多,早些年戰亂的時候抱團取暖,好些雖然早就出了五服,但交情并不淺,八郎中舉,可不只是一家的喜事,而是闔族闔村的喜事。
沈夏覺得,家里這幾日都快成茶樓了,從早到晚,屋里院里就沒少過人,不是親戚來了,就是族里人來了。
她仗著年紀小,屋里屋外聽了不少,有單純來賀喜的,有來打聽四叔婚事的,更多是來投獻土地的。
所謂投獻,就是把田地產放到八叔名下,地還是原來的主人種著,只是每年要給八叔交租子,當然要交的租子肯定得比朝廷的稅收低。
如此,種田的人每年能留下更多的糧食,八叔拿出免稅的名額,每年都能賺一筆租子,雙贏,唯一虧的就是朝廷。
不過,八叔名下只有五百畝的免稅額,對這個世界已經有些了解的沈夏明白,五百畝是她們現在掏空家底也買不起的田產,但對最尋常的世家而言,有能耐的世仆也不止五百畝的田產,還是不用交稅的那種。
所以她壓根就犯不上心疼朝廷吃這五百畝的虧,還不如屋里屋外多聽聽,這可是她難得能了解親戚和族人的機會。
自家的豬雖然還沒養起來,但村頭的百十只雞已經養成了,要打的樣打好了,八叔又高中舉人,都有人愿意把土地投獻到八叔名下了,愿意跟著她們家養雞養豬賺錢的還會少嗎。
在沈八郎回到家之前,沈夏已經在暗戳戳考察她的未來合伙人們了。
等到沈八郎回來,沈夏計劃書都寫好了,計劃書里列了她看好的合伙人們,她希望八叔如果接受土地投獻的話,可以優先考慮這一部分人,這都是她覺得老實踏實有上進心的親戚和族人,至于被篩掉的那些,各有各的毛病。
太懶的不行,瞧不起女人的大男子主義不行,偷雞摸狗的混混不行,嚴重重男輕女的也不行
“八叔,除了咱家的五十畝田,你剩下那四百五十畝的免稅田打算怎么分我是這么想的”
“不是四百五十畝,是九百五十畝。”沈八郎打斷侄女的話,解釋道,“舉人名下有五百畝的免稅額,但是作為解元,額外還有五百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