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臺都這么說了,重慶知府杜興遠也不好說什么,只能笑道:“再就是如何招募青壯,志行老弟,練兵領兵你比我們在行,我們想聽聽你的高見。”
“高見談不上,淺見倒是有一些。”
“但說無妨。”
“這兒沒外,恕秀峰直言,我巴縣乃至我重慶府現而今是既有外憂也有內患,不妨借這個機會兩者兼顧。秀峰以為大可從為了生計三天兩頭大打出手的川茶兩幫腳夫、滯留在各碼頭的纖夫和源源不斷涌入巴縣的湖廣流民中招募三千青壯。”
“這么辦法好,他們不是喜歡打架生事嗎,給他們口飯吃,讓他們去貴州剿賊平亂,省得聚集在這兒禍害地方。”曹澍鐘深以為然。
韓秀峰笑了笑,接著道:“剩下的一千從各縣的街團、坊團和鄉團中招募,不但要招募團民,更要招募監正、團正。只要那些文武監生愿意來,我們不但可以給他們旗號,還能給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曹澍鐘一樣想把那些越來越不像樣、越來越不聽官府招呼的團首打發去貴州,不禁笑道:“既然樹大容易招風,那我等就不再招募編練‘渝勇’,無論對上還是對外,就稱召集巴縣、璧山等地團練馳援綦江防堵,再應桐梓乃至遵義府地方官員之邀前去松坎幫同剿賊平亂。”
“這么一來會不會有些亂?”段大章低聲問。
“姑父,秀峰以為亂點好,旗號多點,聽上去亂點,將來能省好多麻煩。”韓秀峰頓了頓,又意味深長地說:“四千勇壯,怎么也得三四十個團,名目繁多,旗號不一,能讓這一盤散沙‘自備’糧餉軍械去幫同官軍防堵本就是一大功,并且這么出兵不但朝中的王公大臣放心,也不用擔心勇壯們被一張公文調來調去。”
曹澍鐘樂了,忍俊不禁地說:“這個主意不錯,只是這么一來,你豈不是要被煩死?”
“煩點就煩點,總比招人非議或給他人做嫁衣好。”
韓秀峰坐下來,想想又無奈地說:“秀峰這么做也是為了我重慶府十四州縣散廳,也是為了我川東。畢竟能招募編練這么多勇壯不容易,要是因招人非議無疾而終或被調別的地方去平亂,將來川東要是遇上什么事再想招募編練一是來不及,二來這糧餉從哪兒來?到時候只能征糧加耗,苦的還是家鄉父老。”
“志行老弟所言極是,我等一切應以家鄉為重。”伍奎祥不禁拱手道。
“那就先招募青壯,先曉諭各縣團連的團監正、團正,只要他們有上進之心,愿意為朝廷效力,那就給他們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不但可以帶著旗號來,而且來了就可以領一團勇壯,軍械糧餉還不用他們操心。”
曹澍鐘想了想,又回頭笑道:“杜老弟,這么一來估計又有不少人想捐文武監生,不過這次跟以前不一樣,只可足額捐!”
“曹大人,下官以為那些個團首想來志行老弟麾下效力,想建功立業謀個一官半職,一樣得把沒捐足的給捐足了。比如可擬定個章程,只有十成文監生才可充任新團的監正,只有十成武監生才可充任新團的團正。”
“對對對,之前那些沒捐足的一樣得捐足了!”
朝廷現在最缺的便是軍餉,捐項雖沒納入考績但對地方官員而言一樣重要,曹澍鐘想想又回頭笑道:“志行,既然你不怕麻煩,那不妨再加三十四個團。比如巴縣,怎么也得召集十幾二十個團,離桐梓不遠的幾個縣加起來召集百十個團才符合情理。”
一百個團就意味著要設一百個監正和一百個團正,就意味著要一百個文監生和一百個武監生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