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甄應嘉多少有些越界了,太上皇當年也不會特意安排了林如海做巡鹽御史,便是要壓制甄家,只不過沒想到甄家的貪心程度遠超過眾人想像。
不少紅樓同人都說林如海是甄家所害死的,雖然紅樓原著里沒明說,但按賈赦分析,這還真有幾分可能性。
畢竟林如海的存在對甄家而言太礙眼了,甄家又因為甄太貴妃與奉圣夫人之故,早就養成了自大狂妄的性子,在這種情況下,對林如海出手并不意外。
賈赦微一沉吟,去信一封給林如海,一方面是提醒林如海小心甄家,另外一方面是勸林如海把自家女兒接回去,別留在榮國府給賈母教養了。
他都準備跟賈母鬧翻了,自然是要把賈母的外掛一道一道解除,其中的重中之重便是林如海,只要林黛玉仍舊在榮國府,林如海為了女兒,少不得得偏著賈母,只要林如海不再幫賈母,賈母在朝堂上的外掛就去了大半。
當然啦,要讓林如海不再幫賈母并不容易,不過想來林如海并不知道王夫人即將被出族,以林如海的性子,絕對不會讓自己唯一的獨女喊被出族的王夫人為婆母。
且不說賈赦暗搓搓的向林如海告狀,賈母雖說將元春突然被送回家之事盡力美化,不過這么大的事兒,外界難免議論紛紛,各種小道消息流傳著,就連一般的茶樓酒館里也有著各種不可不說的故事流傳。
由于某些原因,在所有的大戶人家里,榮國府可說是最有故事的一家,先是出了個大年初一生的女兒,接著又來個銜玉而生的小兒子,再加上嘴里不把門的榮國府家仆,在這京城里隨隨便便什么人都能說得出榮國府里不可不說的一、二事。
不過榮國府雖然年年鬧笑話,可以今年最為多,先不說賈大老爺足足好幾個月閉門不出,連帶著兒子、兒媳都被他拘著出不了門,再則,光是賈家大姑娘突然被送回府一事,就足夠他們再談上一年。
不得不說,人類的像想力還是挺豐富的,大伙發揮腦洞,各種各樣的猜測都出爐了,甚至還有人猜測賈大姑娘是在宮里被圣上寵幸,然后被皇后給趕出宮中,甚至賈大姑娘出宮時步履蹣跚,都被說成是行過燕好之事的證據。
就這樣,大伙聊著聊著就歪起了樓,且不說這話題越來越香艷,還有好些人說榮國府這次怕是會得償所愿,讓賈大姑娘像甄太貴妃和奉圣夫人一般,帶飛榮國府等。
突如其然,有一個人嘆道“這榮國府要是再起復的話可就太沒天理了,想想嚴家七口人命,難不成都是白死的嗎”
一提到嚴家,眾人便忍不住罵了起來,在這小酒館里的大多是苦哈哈的窮苦人,那個人沒借過銀子,沒吃過印子錢的虧,可要慘烈到像嚴家這般的,還真真少見,感同深受之下,大伙對榮國府便沒什么好話了。
就在眾人大罵榮國府之時,一名中年文士好奇問道“這嚴家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自他進京以來,著實聽了不少榮國府里不可不說的故事,不少大致上都和冷子興所調侃的差不離,可這嚴家七條人命是怎么一回事京城可是天子腳下,足足七條人命沒了可是大事,怎么在眾人口中好似榮國府隨隨便便就壓住了
想想自己不過是為了幫薛蟠了結馮淵一案,用詞略略不當,便被責罵一頓,還說什么人命關天,他胡亂判案,不配為官云云,把他的官職給撤了。
一想到此處,賈雨村便難掩妒恨,如果說人命關天,七條人命是何等大事,怎么榮國府也能輕輕松松的過了
注意到賈雨村陰冷的目光,罵的最狠的人警覺的住了口,這中年文士的穿著打扮一看就知道不是他們的同路人,萬一是榮國府的人,讓榮國府的人知道他們說著榮國府的閑話,豈不是自找麻煩。
賈雨村也不惱,笑說天氣寒冷,讓小二上了幾杯酒請大伙嘗嘗,三杯黃湯下肚,幾人便被賈雨村套出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