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軍們不僅沒帶刀,連棍棒也不曾帶,在御街上推搡著驅散人群。
因沒帶兵器的緣故,現場并未發生流血事件,學生們很快被趕走,但過了半日左右,京中一書院忽然傳出消息,他們有個學生被禁軍打出內傷,不治而亡了。
經仵作驗尸,該學生的確是因內傷出血而亡,而據該學生的同窗作證,他當日從御街回來后便覺得身子不適一直在學舍休息,并未再出過門,所以這內傷一定是和禁軍們發生爭執時被打的。
禁軍打死了學生,幾大書院嘩然,紛紛罷課上街,要求朝廷給個說法。
大理寺為加速辦案,欲傳證人沈嫣前往府衙,恰被督察院左都御史林成峰知曉,道沈嫣乃受害者,并非尋常證人,應當由府衙派人前往沈家詢問才是。
提出要讓沈嫣來府衙的大理寺官員不敢反對,當即命人前往沈家。
事情又這般沸沸揚揚地鬧了數日,京中要求嚴懲晉王的呼聲越來越大,皇帝那邊卻一直以證據不足為由沒松口。
這般僵持不下之際,某天夜里沈家忽然沒由來地著了一場大火。若非林家派去的丫鬟機警,并未睡熟,看到火光后立刻把人叫起來逃了出去,只怕沈家一家三口以及他們幾個都要燒死在這場大火里。
從火場逃生后的林家丫鬟心有余悸,正慶幸撿回一條命時,卻發現沈嫣不見了。
眾人大急,四下尋找,最終卻只在附近的一口水井里找到一具尸體。
翌日,京中流言四起,都道這場火是晉王派人放的,只為除掉沈家小姐。
沈小姐自知晉王是沖她而來,為了不牽連父母,明明已經逃生卻還是選擇了自盡。
一時間沈嫣孝名傳遍京城,晉王醉酒欺辱良家女子以及皇帝為維護晉王而派遣禁軍傷人之事再度在街頭巷尾掀起狂瀾,齊氏皇族遭到文人墨客們口誅筆伐。
為平民憤,皇帝終于讓步,將晉王貶為郡王,遣出京城,前往封地。
得知這一消息時,齊景軒已經麻木了,直到入宮與皇帝辭行時依舊一副“我就知道,果然如此”的頹喪樣子。
皇帝看著他這副不爭氣的模樣,險些沒忍住又給他一巴掌,礙于林成峰在旁,強忍住了。
那日齊景軒跟他說了那番反復重生的“無稽之談”后,皇帝雖然不信,但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將林成峰留下,把這些“胡言亂語”對林成峰也講了一遍。
林成峰自然不信,覺得簡直荒謬,皇帝這是對自己的親兒子有多寵愛才能相信這種鬼話
但出于謹慎,他還是答應了給沈家送兩個丫鬟,免得沈嫣出現什么意外。
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卻一樁樁一件件地都與齊景軒的那番“荒謬”言論對上了。
有寒門學子聚集在御街鬧事,即便禁軍不帶兵器把人趕走了,最終也還是出了“人命”。
之后幾大書院罷課,大理寺為求案件進展欲將沈嫣傳至府衙問話
好在這時林成峰已經因為齊景軒的話對大理寺產生了疑慮,提前派人暗中盯著,這才及時阻止了,不然只怕當天沈嫣就死了。
鑒于齊景軒所說的都一一應驗了,皇帝和林成峰這時都已篤定是背后有人在生事,一刻不停地順著已知的線索查探真相。
奈何他們這邊才有了那么一點蛛絲馬跡,沈家忽然著了一場大火,沈小姐投井自盡了。
一切都仿佛被打回原形,在朝局的壓力下,皇帝即便有林成峰的支持也無法再將晉王留在京城。
但晉王是他的兒子,他不可能在明知他是被陷害的情況下還放著不管,所以今天把他叫進宮來“辭行”,其實是另有一番叮囑。
皇帝對齊景軒交代了一番,齊景軒起初只是神情呆滯地聽著,但聽著聽著他的眼睛就亮了起來,一拍大腿道“父皇,還是您聰明啊要不您是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