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齊景軒和沈嫣賜婚的圣旨如眾人所料那般很快就下來了,婚期定在五月二十二,還有一個多月便要完婚,可謂倉促。
皇帝本不想將婚期定的這樣早,覺得對兩個孩子不好,也有損天家顏面。
淑妃不以為意,讓他與其自己定奪,不如問問兩個孩子的意思。
齊景軒那里自不必說,他恨不能立刻將沈嫣娶回家,自然是越快越好,便是五月二十二這個婚期他還覺得晚了呢。
沈家那邊皇帝以為他們會希望鄭重一些,日子不要定得太早,免得旁人覺得沈嫣不受敬重。
沒想到派人去問時,他們竟也說越快越好,于是兩人的婚期就這么定了下來。
賜婚的圣旨送到沈家時,同時送去的還有大量的賞賜,擺滿了沈家大半個院子。
沈鳴山和蘇氏都很清楚,這些不僅是給沈嫣的賞賜,也是給她準備的嫁妝。
沈嫣雖出身寒門,但畢竟是要嫁入晉王府做王妃,出嫁時的嫁妝若是太過寒酸,未免落了天家顏面。
街坊四鄰都是尋常百姓,沒那么多彎彎繞繞,見沈家不僅得了皇帝賜婚,還得了這么多賞賜,紛紛前來恭賀。
沈鳴山笑著應了,待大家走后便將所有賞賜都收好,連帶著單子妥貼保管,準備等女兒出嫁時原封不動地給她帶走。
沈家這邊為賜婚的圣旨熱鬧時,京城不少高門大戶也有了些許動靜,蓋因宮中那位向來不管事的淑妃娘娘忽然一反常態辦起了賞花宴,許多世家貴女都在邀請名單上。
“原以為淑妃對這樁婚事應該是不滿意的,現在看來倒也未必。”
“滿不滿意又能如何他兒子自己做出的好事,她除了事后幫著周全,還能如何”
“就是,左右這兒媳婦是注定要進門了,打她的臉就等于打自己兒子的臉。她慣來寵愛晉王,哪里舍得便是再不喜歡也得咬牙忍了,做出滿意的樣子。”
“聽說李閣老家也受邀了,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去當初晉王和李閣老的孫女可是說過親的,結果沒成,還鬧出好大的笑話。”
“淑妃這是明擺著想給她未來兒媳婦抬轎呢,咱們到底去不去”
“且等等看吧,若是去的人多,咱們也去露個臉。若是沒什么人去,那咱們便是不去想來也沒什么。”
諸如此類的對話出現在各個府邸,眾人不似往日能去宮中赴宴時那般歡喜,反而各個都持觀望態度,尤其是觀望著百官之首的李家。
倘若李家家眷不去,想來淑妃娘娘的這次賞花宴必然十分冷清。
沈嫣初來京城,從未入過宮,而她即將嫁入晉王府,日后少不得要入宮拜見,不懂宮里的規矩禮儀是不行的。
為免她來日在宮里出什么差錯,淑妃親自挑選了一個嬤嬤送到沈家,讓她教導沈嫣禮儀。
這位嬤嬤姓胡,今年已五十來歲,打從淑妃入宮時就跟在她身邊,很得淑妃信任。
齊景軒起初知道宮里要派人過來時,還生怕來的是什么過分嚴苛的,一聽說是胡嬤嬤,頓時放下心來。
“阿慈你放心吧,胡嬤嬤人很好的,素來待人和善,你只要認真學,她肯定不會為難你。”
兩人前幾日總出去玩,齊景軒覺得沈小姐沈小姐的叫著實在生分,便自作主張地改了口,也跟著沈鳴山和蘇氏喚沈嫣為阿慈,其實連她具體是哪個慈都不知道。
沈嫣覺得不妥,糾正兩回,但齊景軒不以為意我行我素,她尋思著左右兩人已經定了親,便也懶得管了,但她自己依然還是和旁人一般稱呼齊景軒為王爺,并無什么不同。
沈嫣學東西很快,胡嬤嬤來了三日便準備告辭了,臨走時拉著她的手笑說“沈小姐真是老身這些年見過的最伶俐的人兒,頭天就學的八九不離十了,三日已學的像是生來便是世家大族的閨中小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