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天開始,清音的門診量忽然暴增,從五六個漲到了十個出頭,直接翻倍
當然,跟后世三甲醫院的動輒七八十不能比,畢竟書城市鋼廠只是一個國營大廠,人口基數在那兒擺著,清音的“出名”也僅僅是在廠里,和杏花胡同附近。
但饒是如此,也讓整個衛生室高興壞了。
張李楊三人平時是翹班摸魚,但那不是有活干她們不干,不是她們主觀上懶惰,是真的沒事干。
每天打掃一下辦公室衛生,就是把地板擦禿嚕皮,也干不了八九個小時不是
可現在有了病人不一樣了,清音做過老板,知道一個好的領導不是什么都要親力親為,旁人能協助的就一定要撒手出去,所以她經常給她們仨派活干。
每次,她都是笑瞇瞇的,以開玩笑的語氣使喚她們,大家也不惱,她小是小,但她真的給整個衛生室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在這個集體榮譽感爆棚的年代,這才是最重要的。
有小孩需要做推拿的,清音就叫她們過去看著,自己講解兩遍,示范幾次,就是再笨的人,多看多練也能學會。
尤其張姐李姐家里都是有小孩的,學會了她們回家也能給自己的孩子做,誰會不愿學
楊姐就不愿學,清音也不勉強,就讓她幫忙給病人交代中藥煎服方法、注意事項,動動嘴的事,她也不好拒絕。
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一來二去,四個女同志還真把中醫門診給運轉起來了。林莉作為領導,偶爾看兩個西醫病人,就能有更多的時間騰出手去參加各種行政事務。
是的,上次清音去區衛生局送材料就發現,人家挺不待見她們鋼廠衛生室的,就跟上了黑名單一樣。
后來了解了才知道,林莉這個老頑固,對于廠里和局里交代的任何與行醫無關的行政事務,她從來不干
她就是那種當醫生就只看病,其它事全推的領導,什么局里安排的行業大比武啊,職工運動會啊,文藝匯演啊,廠里安排的會議啊,學習啊,她通通不去。
清音真乃整頓職場第一人
可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有啥事都輪不到衛生室,她們變得越來越邊緣,越來越不受重視,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譬如,清音剛來上班那倆月,辦公室燈泡壞了,報廠里后勤處,人家說好的,你回去等著,結果一等就是一個星期最后來了嗎來了,但清音已經自己修好了。
想要買點口罩生理鹽水啥的,申請交上去,財務批了,領導批了,廠辦說等著。
林莉去催,人家也不愛搭理她,最后還是清音忍無可忍,自己去廠辦要的。
清音上輩子在醫院待過,知道一個大單位運轉是需要很多環節和部門同時發力的,但凡一個環節卡殼,再小的事也會被擱置。
衛生室人微言輕,可不就是要處處被人卡脖子嘛
“而改變這一切,咱們就從最基本的,加強廠辦事務參與開始起。”
林莉老臉有點掛不住,“你以為我不想參與,是他們搞行政的閑出屁來,就會拿咱們基層干工作的當猴耍,沒意思。”
清音點點頭,表示同意,她上輩子離開公立大三甲,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與醫療無關的工作太過,譬如好不容易下夜班回家補個覺,科里非得奪命連環ca讓你去參加什么晚會的節目彩排。
“我就偏不做,大不了把醫務室裁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