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鎮后悔過嗎
倒是遺憾過殺了于謙無人可用當大明再起邊患,朱祁鎮憂心忡忡,詢問群臣如何是好。
恭順侯吳謹在旁道“使于謙在,當不令寇至此。”帝為默然。2
史冊永不能還原所有的真相,誰也不知道朱祁鎮午夜夢回,有沒有真的為冤殺忠臣愧疚過后悔過。
然若論問跡不問心,終其一朝朱祁鎮到底沒有彌補過于謙,是直到他的兒子成化帝朱見深登基,才為于謙平反,放還于家被流放的族人。
但與之相應的,朱祁鎮倒是一直惦記著他的王先生,并且付諸行動
在奪門之變朱祁鎮第二次當了皇帝后,他下詔恢復王振的官職,并且為王振造了一座智化寺,立祠賜匾額旌忠二字。
這還不算,大概是實在太想念他的王先生,覺得王振死在土木堡沒有尸骨下葬太心痛,朱祁鎮還特意令人刻了王振的木人,用來招魂安葬。
真是感天動地。
想到這里,姜離厭倦地閉了閉眼。
所以今日,在于謙因王振請辭兵部尚書時,姜離終究忍住了,沒有選擇當場宰掉王振。
怎么能呢
讓王振帶著兩人的過失,干脆的去一死了之
過去的十四年無法彌補,冤死的人們不能回來。所以朱祁鎮與王振,還當是如此,昏君奸宦。
而今日接過尚書位,來日臨危受命的于謙,才是救時賢臣。
歷史會給他們一個應有的評價。
窗外最后一縷夕陽沒入黑暗,這是個無月無星的夜晚。
“你會怕什么”
原本伏拜在地上的王振,聞言不由抬頭望著眼前的皇帝。
他沒有聽懂這句問話。
以他的身份地位,他有什么需要害怕的嗎
不過,皇帝的語氣,似乎也不是真的在詢問他,更像是深思中的自言自語。
姜離想每個人最畏懼的痛苦,大抵都不相同。
有的人最怕死,有的人最怕失去尊嚴,有的人最害怕的是至親受到傷害不盡相同。
王振漠視、玩弄旁人的性命,不拿別人的性命當回事。
真正的痛苦,絕望、悲傷、憂恨,這些感受,他從沒有真的體會過。
仗著皇帝的恩寵作威作福十數載,踐踏旁人成了習慣,所以他早忘記了什么叫痛苦,那他到底最怕什么呢
姜離也沒想到標準答案。
不過沒關系,會找到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她有很多時間來為王振找到答案讓他去寒冬臘月的邊關,像那些被他克扣棉服靴履的兵士一樣單衣破履立在城頭;讓他去酷刑無數的詔獄里,體會下被他下獄隨時面臨死亡威脅的朝臣遭遇的是什么;讓他去試一試,因他侵占田地而變成流民乞丐的人要怎么熬過每一天
最后,還可以讓他感受下,被他爪牙暗害肢解于獄的劉公是什么樣的痛苦。
姜離在腦海里一筆一劃寫著,給王振安排屬于他的社會實踐。
不知過了多久,茫然跪著的王振忽然聽到皇帝笑了,慢條斯理但饒有興致道“在這世上,既然沒有享不了的福,就應該沒有受不了的苦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