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點名的勛貴們都臉色青白,有種中元節被惡靈趴背的感覺。
陛下,難道你不知道,在你們老朱家的大明朝,我們這些人家的老祖宗靠著軍功封爵后,沒有因為各種原因被除爵除命,爵位能一代代穩穩傳到我們多不容易嗎
現在還要把我們都拉出去打這樣一場御駕親征。
您真的有心嗎
武將點完后,位列朝堂東側的文臣們驚恐地發現,皇帝手里的紙卷才走完不到一半。
“戶部尚書,王佐。”
被點到的國家財政部長,戶部王尚書面白如紙。
而六部之首的吏部尚書王直老尚書,聽皇帝第一個點了戶部尚書,心下說不上什么滋味他是不用去了,可他完全也高興不起來
那就是皇帝把京城的攤子留給他了。萬一皇帝真硬要親征,讓他上哪兒去籌措這二十多萬人的軍需
“兵部尚書于謙。”
于謙的名字出現在這上面,其實是沒法跳過御駕親征兵部尚書肯定要去的。
畢竟戶部尚書都帶了,兵部尚書當然要帶著的,史冊上于謙因為是兵部二把手兵部侍郎,才被留下來的暫代兵部事務。
不過話說回來,于謙怎么不算是土木之變的陣亡朝臣呢出現在這份名單上,實在也是實至名歸。
聽皇帝點了于謙的名,二個月前才從兵部的爛攤子抽身出來的鄺埜老尚書,心情極為復雜。
本來該去的
“應該是我啊。”鄺埜在心內喃喃自語道“廷益是代我受苦。”
鄺埜垂眸,覺得自己的腦子轉的都要燒起來了怎么辦,于情于理都得想個辦法留住廷益,主要是兵部實在也離不開他,要不就說京城需要
他還沒想完,皇帝又點了他的名。
“都察院左都御史鄺埜。”
剛剛還在擔憂的于謙的鄺埜
有病啊陛下
是,太宗皇帝當年親征倒也是帶過御史的。
但那是事先準備充足的北征,而且太宗有規劃,此一征至少大半年,所以是需要御史紀委督運糧秣輜重的。
而您這每人發二斗炒面突如其來的親征,明顯只能是速戰速決局。
那帶幾個御史監督軍紀是可以的,帶我這個年過六十的都察院一把手干啥啊
約定俗成,御史監察也是責任分級制度,比如一個百夫長貪污犯軍紀,肯定不可能是他這位都察院一把手去彈劾。
鄺埜心道跟我一個級別的我要監督彈劾誰啊難道我還要彈劾跟我一樣倒霉的戶部尚書王佐和兵部尚書于謙嗎實話實說,要能的話,我先彈劾陛下你
很快他發現,皇帝不但帶了他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棨,御史張洪,黃裳,魏貞,申祐”皇帝一口氣點了十個御史,涵蓋了都察院各個級別。
鄺埜
被同僚們贊譽為官一世端謹勤慎的鄺埜,內心已經是破防到瘋狂吐槽中了是不是因為之前言官彈劾陛下你的關系,你這回要趁機把我們一網打盡
在點空了半個都察院后,皇帝終于換了部門。
“吏部左侍郎、內閣學士,曹鼐。”
曹鼐面無表情他倒是沒啥意外,吏部一把手不去,他作為二把手又是內閣成員,想也跑不了。
尤其是聽到另一位內閣同事,張益也被點名后,兩人還交換了一個十分復雜的眼神。
說來在一連串名單后,曹鼐甚至有種大家都是結拜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荒謬悲壯感。
“禮部左侍郎楊善,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
這次被點到名的二位侍郎論級別分別是各部的二把手二把手,都不怎么意外了嗯,謝謝陛下,讓我們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的同僚們在戰場上聚齊了呢。
很快,他們就集齊了更多的部門,隨著皇帝點名,越來越多官員失去了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