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們看著丹陛上的年輕天子啟唇。
仿佛聽到了閻羅殿的召喚。
如果系統能夠帶給姜離讀心術之類的金手指,那么她就會感慨,群臣們的想法真是一點兒也沒錯。
姜離手里拿著的是一份貨真價實的死亡筆記。
這上面的名字,正是來自于為了祭祀在土木之戰中陣亡文武官員與將士,景泰初年所立的顯忠祠內的牌位。
就在顯忠祠正殿門口還掛著一對楹聯“故老尚余哀,兵潰不堪論往事諸公應,君存何必問微軀。”
多么冠冕堂皇的話。
反正要是她,是絕不會為君存我死而感到安慰。
何況這可不是什么為國捐軀為萬民而戰,這純粹是被人坑死。
現在,以顯忠祠內的六十六個牌位為主還是有諸如李賢等極為幸運的人,從土木堡保住了命逃回了京城,匯成了姜離手上這份長長的飽含血色的名單。
因正好又是這樣一個鬼門大開的中元節,姜離是特意選了在佛前開過光的紅繩系上壓一壓。
御駕親征的名單,自然是先武后文。
第一個被念到的就是
“光祿大夫左柱國英國公張輔。”
七十五歲的老英國公
這一刻,飽經沙場的老將軍腦海內,甚至不可抑制地走起了馬燈想他沙場征戰數十年,從少年人提刀上陣,與父親張玉一起,跟著彼時還是燕王殿下的靖難之役刀口舔血。
父親戰死在靖難之役中。
因父親的戰死和他拼死得來的戰功,太宗永樂帝一朝他已然位列侯爵。
之后,永樂年間,他為主帥出征安南,成功將安南變成了大明的交趾,這是自唐亡后數百年,交趾再次復入華夏王朝的版圖
張輔還記得,當年永樂帝是何等龍顏大悅,親筆寫下詔書昭告天下,百官奉表萬民同喜。
從那日起,他就成為了大明的英國公。
那一年,他才二十二歲。
張輔記得這份榮耀,卻也不曾止步在這份榮耀上。
交趾雖設立布政司,但剛歸順的那些年并不太安穩,當地將領戰敗,張輔再次披掛上陣,前后二平交趾,為朝廷鎮守住了西南。
之后,永樂大帝五征蒙古,他也隨御駕親征了二回。
是的,說起御駕親征這件事,老英國公一點也不陌生。還不只追隨過永樂帝北征,宣德年間也曾隨皇帝親征平朱高煦的叛亂。
可以說英國公是貨真價實打了一輩子的仗,從黃沙漫天的漠北,到瘴癘漫山的安南。
他從未退過。
然而此時張輔站在朝堂上,雙目望著正統帝朱祁鎮畫的輿圖
他原以為沒有什么戰爭會讓他畏懼。
可現在,他發自內心的膽寒,比從前任何一次大戰前都要畏懼。
不只
為他自己,更為二十五萬無辜將士,為邊關百姓,為滿朝文武,以及,被眼前這位皇帝握在手里的大明
姜離的語氣頓了頓。
因為名單上下一位原本該是成國公朱勇。只是如今成國公已經領了增援的圣命,也就不必再出現在這個名單里。
但在史冊上,這兩位曾身經百戰的錚錚老將軍,都殞命于土木堡。
然而沒有被點名的成國公,也完全是心亂如麻。努力從英國公依舊站的筆直的背影上汲取一點勇氣。
別慌,滿朝文武都在總會勸住陛下的,總會的,是會的吧
只聽上面皇帝繼續往下念去“泰寧侯陳瀛,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塤,修武伯沈榮,駙馬都尉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