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有什么可說的有什么可怕罵就是了
最先出頭的,還是王恕。
因他曾是最飽含希望,且做出努力的那個。
所以此時也是最憤怒的那個。
王恕根本顧不得自己官職低微,在他看來朝臣們的苦口婆心勸導已經沒有用了,他要實話實說,就算他今天當場死這兒,他也要罵
而且他一點也不慫,直接按照從前被打死過的言官的舊例來做。
今日是祭禮加十五望朝,朝臣們穿的不是常穿的朝服,而是更加正式的公服。王恕此時就直接摘下了與公服配套的烏紗帽,連同自己手上的笏板一
起擲在地上。
朝上官員們原本紛亂的勸說聲,被這驟然響起的聲響驚的霎時一靜。
王恕的聲音比這還要擲地有聲“陛下為君,從前數年深溺奸宦之言,忠正之言不得入耳。”
“以至大明天下子民,無論是簪纓詩書之家,還是耕夫販婦之輩,皆受王振所害,而王振乃陛下所佑,即天下子民為陛下所害”
“前些時日,陛下托病之故,不顧宗社一心寄樂。以至于不祭、不祀、不朝,亦不親示耕耤、聽講經筵,已失盡為帝本分”
“誰料如今陛下雖肯臨朝理事,卻沉迷更甚,以奸宦為腹心,莽然北征妄求虛名”
“陛下今日欲行親征之事,實在荒謬若陛下堅意如此,必至土崩勢成邊疆大亂,舉國上下怨極必亂”
最后還不忘總結下
“今朝堂之事聞所未聞,陛下矜以自賢,實則辱國傷重,莫過于此。”
“史書工筆民心昭然,天下后世豈可欺乎”
王恕最后一句,可謂是直戳所有當皇帝人的心窩子你的行為上史書了,你就等著后世人罵你吧
罵的痛快啊
這是朝上所有人共同的心聲。
是的,所有人的心聲,包括姜離在內
對她來說,看史冊明英宗微操的時候她有多無語,發現自己穿成這位昏君后,她的精神狀態就有多不穩定。
此時王恕罵的,也算是她的心聲。
她聽了不但覺得挺舒坦,還很羨慕王恕的嘴。
怪不得能活到九十二,罵皇帝的年限比大明大部分皇帝活的還久,當真是有話就諫,絕不內耗自己的好品德。
聽到王恕罵至精彩處,還心道哇,好罵,很配堡宗。
又戳6688快幫她記下來以后學習下。
6688這么快樂嗎我家宿主不會覺醒了什么奇奇怪怪的屬性吧。
而繼王恕之后,又有一位敢于直諫的年輕官員站出來了,比起王恕的怒言,這位叫做申祐的御史,更多是一臉正氣且真的擔心皇帝的安危。
“陛下實不可輕至邊關正所謂千金之體坐不垂堂,一旦戰事兇危,陛下若不慎為賊所傷所害,大明豈非重蹈青城五國之災”
何為青城五國青城,乃金接受宋徽宗宋欽宗投降之處,故有言宋之亡以青城。
五國城,則是宋徽宗被囚禁至死的金國城池。
申祐這話就是在擔憂陛下您這么倉促出征,還搞這些花活,可別像宋二帝一樣,被敵人給逮走了啊。您不擔心國家百姓,要不要擔心下自己
姜離預言家出現了。
不過姜離看到說這話的御史,方才的暢快倒是淡了些,更多的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惋惜。尤其是見他這么實心擔憂朱祁鎮的安危,就更是嘆息。
因站出來的這位申祐,在土木之變的死因,與其余所有官員都不同。
申祐是正統十年的進士,年少有為,二十歲就高中進士入翰林,人多稱道他立朝忠讜,剛正不阿,如無意外該是大好的一生。
可意外來了,他作為御史,被選中隨御駕親征。
隨后,在土木堡的驚變中,他也沒有離開皇帝身邊,作為文官也提刀奮勇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