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人逢喜事精神爽,現在他可能還不知道聯邦政府的消息,但是自從對菲律賓大打出手之后,麥克阿瑟連續指揮了多次清剿行動,狠狠地在合眾國公民身上刷了一把存在感,確立了自己在軍方的威望。
對謝菲爾德前來恭喜的舉動,也很令他高興,有的時候他都在想,是不是應該趕緊把自己的兒子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介紹給謝菲爾德認識。
恰好謝菲爾德還提及了他的兒子,表示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考入西點軍校,以后肯定會是一個非常令人尊重的將軍,從夸獎對方的兒子開始,兩人便進入了一連串的恭維當中。
首先謝菲爾德對麥克阿瑟在菲律賓北部的清繳順利感到高興,說了一番很快菲律賓就會平靜下來的客套話,雖然他自己都相信這一點,可人家愛聽,他就隨便說說。
但對于軍事行動的事情,麥克阿瑟還是有些不保留意見,表示還是應該從敵人內部瓦解,這一點倒是令謝菲爾德很意外,好像不長時間之前,對方還不是這么說的。
這么看來麥克阿瑟有一點似乎算是優點,那就是他并不固執,已經通過軍事行動看出來了,一味地追擊趕菲律賓人下海不能解決問題,還是要想辦法瓦解掉反抗的心理才行。
“其實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我們可以從英國人的經驗上吸取一些有益的因素。不敢說一定會轉移菲律賓人的視線,但是應該還是有點作用的。”聽到了麥克阿瑟的話,謝菲爾德的眼睛滴溜溜的轉,不由得壞水大冒。
“威廉似乎還有點想法?”麥克阿瑟笑了起來,他心里其實沒有多大的期待,主要是聯合公司已經幫助軍方做了很多事情,他才沒有直接拒絕。要說這個商人,可能采取金錢拉攏一下菲律賓的地主農場主,可能還有辦法,其他的還是不能指望。
“轉移視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領土爭端,這可能需要荷蘭人的配合。”謝菲爾德也不管麥克阿瑟怎么想,反正大英帝國怎么做,跟著學就行了。
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這就是英國人的杰作。這只不過是人們印象當中最為知名的一個,在這個方面英國人可是老手了。
蘇丹分為兩國除了歷史原因外,少不了英國的幫忙。國入侵后采取了了“分而治之”的政策。這種政策強化了蘇丹南北差異,埋下了日后南北沖突的種子。
具體到東南亞,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其實之間的聯系幾乎和中國歷史的南北朝差不多,后世很多馬來西亞人在印度尼西亞人眼中,就和中國人看韓國一樣,這是你的歷史么?你就來搶?怎么什么都是馬來西亞人的?
馬來西亞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亞是荷蘭的殖民地,實際上兩人都是廣義上的馬來人,和菲律賓的馬來人還不一樣,菲律賓已經成了基督教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