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報紙都已經跟進了,老板你對奧斯曼遷徙令的表態,至于現在的結果?”布朗看著自己的老板,沒有說出來。
謝菲爾德從和瑪麗畢克馥膩膩歪歪的狀態中出來,一點也沒有意外的道,“應該不僅僅是反應冷淡,估計都把我為奧斯曼帝國唱贊歌的行為理解成白癡了。沒有什么好意外的,現在這個世界,歐洲哪怕是一個歐洲小國,不管這個國家多么的窮困,和合眾國相比是多么的不值一提,都存在著一種謎一樣的優越感。他們在評價合眾國的時候,都帶入英國人或者法國人的角色,完全的不可理喻。”
布朗沒有說話,但誰都能看出來他默認了自己老板的話,謝菲爾德接著道,“我發表這一篇文章只不過是表明我們的立場,至于歐洲人聽不聽那是他們的事情。反正他們也不敢把我們怎么樣?我們何必怕他們呢?”
并不是奴隸主已經覺得,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合眾國已經絕對和歐洲列強有一拼了。他真沒有這個意思,只要看到一九二七年索爾維會議參加者的科學家合影,就知道在科技領域上,一戰后的歐洲科技仍然是領先合眾國的,重量級的科學家都是歐洲人。
合眾國反超英法,真的是二戰之后的事情,以蘇伊士運河危機為標志**件。還要拉上蘇聯的幫忙,美蘇合力將英法踢出場。
如果按照歷史發展,合眾國還要被迫讓英法喂二十年的屎。再合作個二十年,才會正式成為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帶頭大哥。
但現在的合眾國可以說已經自保有余,二十世紀初的世界強國這么多,彼此實力都相差不遠,謝菲爾德當然敢沒事就崩英國人兩句,反正現在德國人比合眾國目標大,他怕什么?
“我甚至可以嚇唬嚇唬英國人,比如說放出風聲,要幫助德國人修建巴格達鐵路。我看英國人到時候是一個什么反應。”哪怕被一堆歐洲國家的輿論抨擊,謝菲爾德也不把輿論當回事,他自己就有國聯社,太知道罵人是罵不死人這個簡單道理了。
他一個奴隸主什么無恥的事情沒做過?還怕被外國掏糞工罵幾句?
“巴格達鐵路?”布朗雖然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教官,但謝菲爾德是一個企業家,并不是一個國王,聯合公司這些部下都是從企業角度思考問題,沒有什么政治經驗。所以對英德在巴格達鐵路上的較量,處在僅僅聽說過的程度。
“沒錯,就是讓英國人多愁善感的巴格達鐵路。”謝菲爾德面帶譏諷的笑著道,“這幾年英國人睡覺做夢都在喊,德國人,不要!”
巴格達鐵路是德國為爭霸世界,推行東進政策,把勢力伸入近東,力圖修建一條鐵路,使之與歐陸鐵路相聯接,成為一條自漢堡、柏林經君士坦丁堡和巴格達直抵波斯灣的大鐵路。這一鐵路不僅使德國勢力控制土耳其;而且嚴重威脅高加索、波斯等地區和英屬印度。因此,遭到俄、法尤其是英國的反對和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