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司馬遷不這么想,趙勝也不怎么想,這件事顯然成了他的心病。
趙勝的目光掠過眾人,朗聲問“昔日周王分封諸侯時,同為嬴姓的秦趙先祖還只是默默無聞的馭者。近八百年過去,周室已沒,天下僅剩七國以及一個依附于秦的衛國。如今秦國東出之勢不可阻擋,其余六國屢次合縱,卻屢次失敗。這是為何”
問題一出,場上的氣氛異常安靜,所有人都放下杯子,面面相覷了起來。
坐在席間的呂妧,也在思考平原君提出的問題。由于高中知識的記憶太深刻,她下意識想到蘇洵的六國論。
蘇洵認為,六國破滅的原因在于“賂秦”。賂秦的國家,害怕秦人打過來,選擇了割地賠款,導致秦國逐漸壯大。而那些沒有選擇賂秦的國家,卻因“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此論本是蘇洵勸諫宋仁宗、借古諷今之作,當時宋朝北邊都是虎視眈眈的外敵,為了穩住西夏和契丹,宋朝每年要賄賂大量的物資,以換取邊境的暫時和平。
蘇洵正是借六國滅亡一事,提醒仁宗一味的避讓是抱薪救火,最后只會引火燒身。
但失敗這種事,除了自己的不作為,還有敵人的過分努力。在歷史的波濤下,所有國家都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秦國國正是那個順應歷史潮流,勇爭潮頭的國家。
這般想著,呂妧突覺心臟跳個不停,眼皮開始狂跳,一種久違了的緊張感襲上心頭。沒錯,這種預感就叫“老師馬上要點名”
她可太熟悉了。
果不其然,下一刻平原君的目光看向了她“不知這位呂姑娘可有何高見”
所有人都看向了呂妧,她硬著頭皮站了起來,冷靜地向眾人陳述了她的觀點“一是厲兵秣馬,繼續連橫抗秦。二是效仿秦國,進行各項改革。”
其實她心里清楚,能當上平原君門客,肯定不是什么簡單人物,她說的道理大家不會不清楚,只是知道是一回事,愿不愿意說出來是另一回事,能不能行動又是另一回事。
改革無異于刮骨療傷,不是誰都有關羽的氣魄。不管是扁鵲還是后世華佗,都救不了諱疾忌醫的人。
呂妧說完,一個老者應和著說“這個小姑娘說得沒錯君侯,且聽老夫一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趙勝皺眉道“毛先生,你喝多了。”
說完,趙勝拂袖離開,留下再次面面相覷的門客們。
主人都離開了,在座的賓客也沒了心情,個個借故離開,剛才還喧鬧不已的院落,瞬間安靜了下來。
呂妧不解,問畢老板“難不成我說錯話了”
“不是你的問題,君侯心情不好罷了。”說話間,他看向了那位滿頭白發的老者,“他就是毛遂。”
毛遂,毛遂自薦的毛遂。
呂妧用余光目送這位活在成語里的老人。
見人差不多已經走完,呂妧也打算跟著畢老板一道離開,然而畢老板卻說“不急,呂姑娘請隨我去書房一趟,君侯要見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