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導材料,這個名詞對于絕大多數經過高中教育的地球人類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它在高中物理電磁學理論中,擁有響當當的名氣。
自從物質的超導屬性被發現以來,超導材料研究一直是地球材料學的前沿,吸引著無數的科學家前赴后繼,投身于此。而超導材料理論,又對其他領域的研究產生了極為積極的影響,逐漸成為了現代材料學的重要分支。
1911年,荷蘭萊頓大學的卡末林·昂尼斯意外地發現,將汞冷卻到-268.98°C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后來他又發現許多金屬和合金都具有與汞相類似的低溫下失去電阻的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導電性能,卡末林·昂尼斯稱之為超導態,他也因此獲得了1913年諾貝爾物理獎。
早期,超導材料需要在絕對零度附近才能實現超導能力,這給研究、生產以及應用帶來了極大的麻煩,研究成本也是極高!
經過百年的努力,地球科學家已經發現、研制出臨界溫度越來越高的超導材料,尤其是‘氫基超導體’可以在203K(零下78攝氏度)、150萬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下擁有超導現象,更是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不過,這樣溫度、氣壓環境下實現的超導屬性,還無法應用于實際生產,畢竟維持極度低溫,極高壓力所需要的能量太大,對材料的要求也極高。
作為2級‘科技文明’,地球人類能夠做到這樣的程度已經非常厲害,這也說明了地球人類,在科研領域還是擁有著無窮的潛力。
若是沒有外來干涉,地球科學家有望在2050年之前,找到可以在常溫、常壓下實現超導的材料,或許就是地球科技突飛猛進,跨越3級‘科技文明’的最佳時機了。
不過,顧飛的重生,讓這一切提前發生了!
超級智腦擁有了‘曙光3號’超算,并且攻陷地球互聯網之后,顧飛的權限進一步提升,可以獲得3級‘科技文明’的技術,其中就包括了常溫超導材料。
這段時間,顧飛借助‘蒼穹研究院’的各種頂級設備,親手制備出一批常溫超導材料,因為它們事關重大,顧飛甚至連制作成‘磁能二號’超導組件的事情,都沒有假手于人!
常溫超導材料這種東西就好像是核彈一般,一旦被其他國家和組織聽到一絲風聲,恐怕會引起軒然大波。畢竟,它在航天、電力、核能、軍事等領域都擁有著廣泛的作用,甚至有可能改變目前地球的局勢。
因此,即便常溫超導組件制成,顧飛也沒有當眾測試,而是等所有人離開之后,再進行測試!
更換超導材料之后,‘磁能二號’的能效轉換率就從之前的10%轉化成98%以上,這是巨大的飛躍!
而且,電磁線圈組件采用了超導材料之后,電磁轉換就不會產生龐大的熱量,這對于整個‘磁能二號’武器平臺的考驗就降低了不止一個檔次。
更換了超導組件后,顧飛將特制的1000克彈丸加載到‘磁能二號’的彈夾中,然后啟動程序,瞄準了海面上正在飄蕩的一艘靶船!
一千克的彈丸在巨大的電磁力推動下,瞬間以20倍音速沖出了炮口,高速攝影機甚至都來不及拍下它的軌跡,唯有紅外監測儀能夠探測出一條紅色的痕跡連接了‘磁能二號’和靶船之間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