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盾構機在快速掘進的同時,建筑工人開始在洞窟內構建鋼筋網絡,高標號混凝土也在不斷澆筑,實現無縫銜接!
因為‘超級智腦’的緣故,福星島上的各種設施,已經不再以防御鉆地核彈為建設標準,這無形之中降低了施工難度,加快了建設步伐。
若是像以前,許多重點工程甚至需要1-2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才能達到防御標準,超級智腦控制全球網絡,讓福星島的建設省事不少。
現在構筑的山洞未來將會是福星島‘儲能電站’所在地,在‘蒼穹科技’還無法全面掌控地球局勢之前,未雨綢繆還是很有必要的。
目前,福星島上龐大的電能需求絕大部分都是通過海底高壓電纜傳輸而來,島上建設的潮汐電站、太陽能電站以及風力發電機組,雖然已經陸續投入運行,但是距離自給自足還有很長的距離。
‘曙光3號’正式運行,最低功率達到了百萬千瓦,高峰運行達到了驚人的300萬千瓦,這樣的數據,實在是太過驚人!
要知道,三峽水電站擁有的世界上最大水力發電機組,發電功率僅為70萬千瓦,而世界上最大的火力發電機組也僅僅能達到百萬千瓦的級別,由此可見超級計算機耗能之大。
目前,福星島的用電是由數百公里之外的秦山核電站來提供,兩臺總功率達到300萬千瓦的發電機組專供福星島,而江南省供電網絡,也是第一時間優先保障福星島的供電。
若不是‘磁能一號’在前線發揮巨大作用,‘蒼穹科技’又連續不斷地拿出各種技術,福星島根本得不到這種待遇。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顧飛也是擔心將來‘獸潮’爆發的時候,福星島的供電被中斷,因此‘儲能電站’的建設在常溫‘超導材料’問世之后,就被提上了日程。
目前,超導材料的儲電量大概為1千瓦時/立方厘米,如果進行大規模設計、建設,儲電量還能進一步提升,達到驚人的120萬千瓦時/立方米。
因此,只要有1立方米的儲能電站,就可以滿足福星島一個小時的最低用電量,而一旦這個數字達到一定的規模,福星島在短時間之內就不用擔心供電中斷帶來的麻煩了。
當然了,‘儲能電站’只不過是權宜之計,福星島的能源供給最終還是要落實到自建電站之上,不過裂變核電站的建設周期過長,發電功率過小,并沒有被顧飛列入規劃之中。
顧飛的目光瞄準了更為先進的核聚變電站,這才是‘科技文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能源來源,一直到‘正-反物質電站’出現之前,它的地位都相當穩固。
解決了能源問題,科技發展才能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