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目前其他地方打造的所謂‘智能社區’不同,智慧小區和‘曙光3號’進行聯網,智能程度更高,更切近人們理想中的智慧生活。
無處不在的高清攝像頭和系統聯網,人體識別系統已經突破了人臉識別的程度,而是通過形體、瞳孔和人臉共同確認身份,一旦小區內出現任何陌生人,安保系統都會進行警報。同時,小區內安裝了大量的自動電磁武器,激光發射器,一旦有外地侵入,‘曙光3號’將會在第一時間進行反擊,確保小區居民的生命安全。
至于所謂的室溫調節、無人機接收快遞、家電運行包括路燈亮滅、智能車位等等,都已經遠遠超越了人們的想象。
小區內生活的絕大部分功能,都可以由人們口頭下令,無處不在的收音器會將每個人的指令傳送給超級計算機,由‘超級智腦’進行分析、辨別,最終完成指令目標。
在‘蒼穹科技’對外招攬人才的時候,‘智慧小區’的存在,給公司加分不少,不少科研人員、管理精英,為了讓家人生活得更好,往往更傾向于選擇‘蒼穹科技’。
這也是讓張海龍等‘蒼穹科技’的高層對顧飛從一開始就堅持建設一個高規格小區的決定佩服不已。
在‘曙光3號’洞窟的隔壁,一個更加龐大的洞窟以及地下空間已經變成了福星島的儲備電站,無以計量的超導電池堆積其中,儲存著大量的電能,以備不時之需。
100立方厘米的超導電池可以儲存1千瓦時的電能,看似不起眼,但是當儲存空間超過一百萬立方米之后,就變成了一個恐怖的數字。為了建設儲能電站,福星港絕大部分的運力都分給了超導電池原料,數百萬噸的原料,在核心基地加工之后變成超導拆料,然后組裝成為超導電池。
現在已經建成的儲能電站已經儲存了一百億千瓦時的電能,哪怕是外界供電中斷,福星島依舊可以也憑借著儲能電站、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和潮汐發電站的供電量,堅持下去。
解決了電能,一座日生產淡水萬噸的海水淡化中心也在近期正式投入使用,極大地緩解了福星島淡水供應的緊張局面。要知道,在過去的三個月,為了確保島上的生產、生活需求,每天都會有一艘萬噸巨輪裝載數千噸的淡水來到福星島,向島上供水。
海水淡化中心的正式運營,使得福星島的自給自足能力大幅提升,后顧之憂進一步減少。
…………
福星島的建設如火如荼,各種設施不斷完善,這是華夏帝國‘基建狂魔’的一個縮影,只要擁有足夠的資金、物資和時間,華夏人能夠將一座無人問津的小島,變成一座城市。
不過,隨著福星島上的居民越來越多,負擔的生產任務越來越重,現有的規模已經遠遠滿足不了未來的需求,擴展空間成為了擺在建設者面前最重要的問題。
當然了,福星島上擁有不少丘陵、小山,倒也可以炸開獲得一些發展空間,不過這樣的做法顯然非常麻煩,并且會耽誤更多的工期。
為此,顧飛將目光放在了填海造陸,一種和以往截然不同的填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