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福星島不足一百海里的瀛洲本島,濱海造船集團瀛洲基地燈火通明,6個萬噸船塢上火光四濺,數千名工程技術人員正在忙活著!
‘X1’系列艦艇的首艦‘天樞號’已經在實戰中展現了巨大的威力,按照顧飛的要求,剩余的六艘艦艇也要在農歷正月十五之前交付‘蒼穹衛隊’,這對于濱海造船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天樞號’從下單到服役,總計70天,這已經是濱海造船的極限,也是華夏工業能力的完美表現。
但是,當6艘萬噸軍艦的訂單時間只有60天的時候,整個濱海造船都懵了!
要知道,這可是萬噸巨輪,不是小孩子的搭積木游戲,光是搭建出巨輪的輪廓,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隨著‘天樞號’在外海獵殺金丹前期巔峰的龍鯨成功返航,‘蒼穹科技’的外部環境瞬間得到了極大改善,情況發生了轉變。
在軍方的幫助下,‘濱海造船’緊急從全國各大造船企業借調了一萬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加入‘X1’艦艇的建造工程,‘北斗七星’的后續六艘艦艇同時開工建造。
為此,‘濱海造船’瀛洲基地的六座萬噸船塢瞬間變成了熱鬧的工地,一萬八千多名工人、技術人員,各自就位,開始了令人驚奇的偉大歷程。
‘天樞號’的滿載排水量為12800噸,但是‘北斗七星’后續六艘艦艇因為是改進型、特制款,排水量從18000噸-28000噸不等,建造難度進一步提升。
還好,因為有了‘天樞號’的成功經驗,再加上‘X1’系列艦艇都是模塊化生產的典范,在當今工業體系發達,分工明確的時代,倒也是減少了許多難度。
包括濱海鋼鐵、濱海動力、濱海精密儀器在內的上百家企業參與到‘北斗七星’的建造過程,每家企業根據‘蒼穹科技’提供的產品規格,各自生產‘X1’的零部件,最終運到船塢進行最后的組裝。
為了能夠按時交貨,濱海造船甚至從第一天就啟動了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的工程作息時間,不少核心骨干甚至就吃住在船塢,根本就沒有什么休息觀念了。
也就是現在普通人的身體體質都要比‘靈氣復蘇’之前要高,再加上‘蒼穹科技’三不五時送來一些‘靈肉藥膳’,這才讓工人和技術人員能夠支撐下來。
這時候,華夏帝國的工業底蘊盡顯無疑,一座船廠的分基地同時開工建設六艘萬噸巨輪,卻絲毫沒有陷入慌亂。
若是放在以前,這種新聞一經曝光,肯定會引起國際社會的一片嘩然,‘華夏威脅論’恐怕會喧囂塵上。
只可惜,現在地球各國都已經自顧不暇,甚至要等著華夏帝國的武器支援,哪里還有心思說酸話?
如今,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六艘巨輪初見輪廓,重要設備的舾裝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下水試航的日子已經日漸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