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芬淡淡地說道“我這也是出去掙錢了,人家家里都沒嫌我能吃飯,咱自己家倒嫌上了。”
本來以為伺候一個月就完事了,結果付錢的時候王國慶又和她商量“王大嫂,我家淑華上次生孩子月子就沒怎么做好,這次生小安安年紀也不輕了,我想讓她做個雙月子,你看能再幫忙照顧一個月嗎”
王玉芬樂的合不攏嘴“那可太能了,再讓我伺候三個月都沒問題。不瞞你說,我家里孩子都大了,吃飯洗涮自己都能干,不用我操啥心。你要是需要啊,我可以一直來給你幫忙。”
王國慶也挺高興“那太好了,我家兩個孩子還不大,又多了個小的,我真怕淑華一個人忙不過來。那大嫂就一直在這吧,等回頭淑華產休完上班,大嫂還得繼續幫我們照顧安安,交給別人我們不放心。”
王玉芬沒想到自己伺候月子還伺候出來個長活,頓時欣喜不已。心里忍不住琢磨了,人家王國慶陳淑華愿意繼續用自己肯定也是看中自己是實誠人了,若是按她婆婆說的,吃飯藏著掖著往回拿,都不用等出月子人家就得把自己送走。
這人啊,相處就是將心比心的。
殷玉瑤呆到陳淑華出月子就回農場了,臨走時又留下了一盆魚和一扇排骨,當天王玉芬就給陳淑華熬了冬瓜排骨湯,給孩子們做了紅燒排骨。
在陳淑華家里一個月她算是看明白了,有好吃的就是全家分享,誰也不吃獨食,誰也不欠誰的。
王玉芬也琢磨了,等以后回家了,她也不再把肉啊魚啊都讓給兒子和男人了,她也得吃。有好吃的就得一家人分享,才能讓家人更加互相關愛,而不是理所當然的看不到她的付出。
轉眼間秋高氣爽,于燕秀抄完了最后一本書,殷玉瑤也收拾好了行囊準備離開農場了。在這里不到兩年時間,殷玉瑤完成了工作,交到了朋友,也度過了一段很有紀念意義的時光。
殷玉瑤的東西比較多,她把棉被褥給干媽家送去了兩床,剩下的裝在箱子里。衣服一類的能裝箱子的裝箱子,怕壓怕皺的放在博物館里,反正來的時候三個箱子,回去也是三個箱子。
殷玉瑤要走了,馬書記特意讓食堂做了一桌好菜,給殷玉瑤送別。
離別宴上,別人還好,于燕秀哭的說不出來話來,王迎春薛志成兩口子也來了,陪著一起吃了飯,就算是告別了。
馬書記依然派了兩個男知青幫忙把殷玉瑤的行李送到伊春,于燕秀也請假一天,和馬書記說自己也想送一送,去伊春的來回車票她自己出。
馬書記知道殷玉瑤來農場這一年半的時間里基本上都是于燕秀陪著,殷玉瑤對于燕秀也是真的好,像疼親妹妹一樣疼著護著,后來這大半年甚至讓于燕秀搬到她屋里去住了。
馬書記也不愿意做惡人,板著臉說道“正好殷同志的自行車還沒人推呢,你負責推車,一起送去伊春吧。車票不用你自己出,跟著他倆一起報銷就行。”
于燕秀破涕為笑,聲音立馬嘹亮起來“謝謝書記”
三個人將殷玉瑤送到伊春,因為買的是第二天從伊春回山北的臥鋪票,殷玉瑤和火車站的人商量好了,這行李和自行車就寄存在車站里,省的搬來搬去的。
到伊春的火車是上午十一點,回去的火車是下午一點半,殷玉瑤請三個知青吃了飯,又把他們送回火車站。
眼看著火車就要來了,于燕秀忍不住摟著殷玉瑤哭,殷玉瑤拍了拍她的后背,輕聲叮囑“還有一年多了,等恢復高考了,你就考到北京來,到時候我們還能見面”
于燕秀含淚點了點頭“姐,我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