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圖書館終于成為了玩家時時踏足的地方。
我這么表述,有種苦苦抵抗的根據地終于被敵人攻陷的悲壯。實際情況和這可能也差不了多少,想也知道,玩家自然不是來游戲里看書的。
圖書館在他心里不如改名叫博物館。
一把雜草,一根木材,甚至一條從河里新鮮上鉤的魚,任何微小的不同,都能被他以毒辣的眼光揪出來,獻寶似地帶到玻璃展柜前,而我自然是照單全收。
但玻璃展柜畢竟只有那么長,玩家每天帶過來的新東西卻只增不減。
終于有一天,我決定隱晦地給他提醒
“陳列柜里放置的,一般都是比較貴重的東西,你可以拿過來之前再挑一挑。”
玩家立刻露出了那副被雨淋濕的大狗狗般可憐巴巴的神情。
“你是嫌棄我來得多嗎”
我看著展柜里左邊的樹枝、右邊的魚、中間的石頭,無奈地嘆了口氣。
“里面的東西,放進去了可就不能拿出來。”
我就差明著說你不覺得這列展柜就快滿了嗎
“滿了以后就擴容啊,我重新打一列展柜給你。”玩家信誓旦旦。
如果他知道擴容多貴,可能就不會這么想了。
要知道,收藏品這東西并不是游戲前期的必需品。其他的一般玩家,光是釣魚、澆水、種地都來不及,有誰會一趟一趟地往整個小鎮的最東邊跑呢
因此所謂的展覽館,往往是留給那些進度后期,已經實現金錢自由、裝修自由的玩家來滿足自己的收集癖的。
上述的話翻譯一下,就是想要增加展柜容量,需要的價格十分高昂。
對一個已經財富自由的存檔來說剛剛好,可對于現在囊中羞澀的玩家本人,可能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看著他臉上樂觀的神情,我默默閉上了嘴,覺得還是不要打擊他的積極性比較好。
玩家的第一批種子也終于成熟了。
農作物從播種,到收獲,往往需要等上三到四天。中間自然是不能從耕作中獲得金幣的,玩家每天起床,例行公事地澆完水,剩下的白天就在鎮子里到處溜達。
“釣魚”和“找人打招呼”填補了作物成熟期間的空白時段。釣魚賣掉能賺到金錢,至于找人,他在第一天和鎮長見面的時候就觸發了主線任務,初入小鎮,自然每天忙著和各種人見上一面。
「早上好,媽媽說,日落以后就不要在鎮子里到處跑了,先祖的鬼魂會看著你的。」
這次和玩家對話的是石匠蓋爾家的小孩,蓋恩。
玩家好奇追問「為什么醒冬節會有先祖的鬼魂呢」
蓋恩卻答非所問地說「我在昨天晚上就看到幽靈了。」
一群小孩來叫他踢球,兩人的對話到此為止。
這些天里,玩家幾乎把鎮上的常住民認了個遍,所有人的對話基本上都遵循一個套路表達熱情介紹自己的職業歡迎玩家日后常來做客。
蓋恩卻與他們大相徑庭。玩家覺得他的話很有意思,有一次晚上來圖書館,閑聊似地和我說了。
我于是隨口科普了醒冬節“這是春天的第一個節日。”
“冬去春來,萬物蘇醒,所以叫節日的名字叫做醒冬。”
“原來如此,”趴在展柜上的玩家點了點頭,“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那你想象的是什么”
“醒冬嘛,當然要有一面大鼓,”他用雙手比了個圓,夸張地舉過頭頂,“然后咚咚咚把所有人都震起來,難道這不才是醒冬嗎”
我為他豐沛的想象力勾起嘴角“倒也并不完全是。”
“醒冬,就是把人從冬天里喚醒的意思。這里的冬天都會下雪,很冷,也很長,春天來了,就得讓人醒個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