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晉山也沒再納妾,繼室張氏是黃知縣夫人的堂妹,黃知縣已不在茂苑縣做官,他升任了吳州府的通判。
張氏持家有方,將陳晉山的后宅操持得井井有條,賣掉年輕的丫鬟,只留下上了年紀的粗壯婆子。
姨娘們被挪到了偏院去住,每日前去張氏身邊請安伺候。許姨娘年輕些,曾有生兒子的“福份”,則與“典妻”同住一間跨院,順帶做下人的活。
“無后”要被世人詬病,張氏作為當家主母,有黃通判這個姐夫在也無用,大方允了陳晉山“典妻”生兒子。
“典妻”生子,比陳晉山納妾強。妾雖通買賣,生養有功,總不好隨意發賣。
哪怕妾生的兒子,也要尊稱張氏為母親,生母猶在,血濃于水,她終究是個“便宜”母親。
“典妻”生下來的孩子則不同了,生下來就被抱走,生母就只是個乳母。
待契書一過,各自互不相干,孩子就完完全全屬于她。
原身文氏父親讀過書,以前在鄉下私塾當夫子,爹娘去世之后,兄長不成器,剛滿十五歲,便將她嫁給了李達為妻。
李達是個屠夫,走鄉串戶收豬賣肉,借了十兩銀子當聘禮,五斤肥肉,便將文氏娶了進門。
李達吃喝嫖賭樣樣俱全,文氏與他成親之后,生了個兒子,他因欠下了賭債,將兒子偷偷拿出去賣掉了。
文氏性情軟弱,兒子被賣掉,無依無靠的她,也只能成日以淚洗面。
“仙客來”是李達的大主顧,文氏有次前去送豬肉,被陳晉山看上了。他拿買賣威脅了李達幾句,再拿銀子利誘,文氏便被“典”給了陳晉山生孩子。
文素素去耳房隔出來的凈房洗漱了下,來到臥房外面的隔間塌上用飯。
早飯是一碗加了油的白粥,一碗蒸蛋,拌了香油的咸菜絲。
食盒下面有炭火,粥尚溫著,吃下去不會拉肚子。
許姨娘便沒這種待遇,她只有雜糧粥,咸菜。粥里沒有油腥,也沒有炭火保溫。
一切皆因為,文素素肚中的孩子。
文素素不緊不慢用完早飯,再次抬手貼上肚皮。
孩子,她絕對不會生。
三個月了,越大落胎越危險,必須盡快處理掉。
至于處理掉后的出路,文素素現在考慮不了那么多。她連門都出不了,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
門外又傳來腳步聲,文素素轉頭看去,許姨娘木著臉走了過來,瞄了眼文素素,便直接走到塌幾前,收拾起了碗筷。
許姨娘提著食盒正要離開,文素素喊道“許姨娘。”
許姨娘停下腳步朝她看來,并未說話。
文素素道“外面雨停了,我想出去走一走。”
許姨娘不耐煩地道“雨停了路仍然滑,要是你摔倒了,傷到了肚子里的金疙瘩,可別怪我沒提醒你。”
文素素說沒關系,起身站了起來,“你是要去還食盒吧,我跟你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