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后,文素素一行離開牛頭村,趕去另一個村子。有了前面的經驗,以及牛頭村傳出去的消息,這次進度非常快,夏蠶繭收成時,幾乎跑遍大半個茂苑縣。
殷知晦與藺先生他們那邊緊張也順當,遞了折子回朝廷,鄭知府黃通判他們之死鬧出的風波,被圣上壓了下去。
在信中,殷知晦只能簡要提幾句,文素素回了信,提了布行行首的想法。
殷知晦很快回了信,全然同意支持文素素,隨信附上了一本字帖。
文素素現在的字,已經比最初寫得好,至少不會缺筆畫,端正易認。但她對比了一下其他人的字,比齊重淵都相差甚遠。
齊重淵在府城給她送來了新鮮的吃食,府綢寺綾的衫裙。
寺綾看上去不起眼,穿著比府綢還柔軟舒適,尤其名貴。
村里沒有冰,太陽炙熱,趴在樹蔭下的狗伸著舌頭直喘氣,看到陌生人來都懶得叫一聲。
新鮮的吃食有雞頭米,嫩藕等,都是茂苑縣的時令吃食。
鄉下最不缺的便是嫩藕,雞頭米。府城再快馬加鞭送來,也沒有池塘河中新采摘的新鮮。
好比是“夏天的棉襖,冬天的扇”。雷霆雨露,皆為恩賜。
不過寺綾的衫裙倒派上了用場,文素素見穿著涼爽,每天換著穿,快到秋蠶吐絲時,都快穿爛了。
文素素不急,郭老他們急了,春蠶繭夏蠶繭沒收到幾顆,繅絲作坊開不了工,紡織作坊跟著也半關閉的狀態。
整個江南道陷入了詭異的狀態,表面風平浪靜,底下風起云涌。
有些紡織作坊坐不住了,偷偷開始收購繅出來的絲,關上門偷偷紡線,織布。
也有些在東奔西走,妄圖聯合所有的紡織作坊,繼續抵抗。
可惜的是,他們這次再沒能鐵板一塊,在利益當前,各自心中的小算盤打得哐當響。
你吃飯我喝湯,現在我照樣喝湯,卻要擔更大的風險。
誰都不是傻子,京城來的貴人在大張旗鼓繅絲,核計蠶桑畝數,禁軍護衛左右,稍微聰明些的都能看出苗頭。
這天午后下了一場大雨,熱得讓人汗如雨下的天,終于涼爽了下來。
村民兩兩走出門,抓緊功夫采摘著翠綠的桑葉。桑葉上有水珠,采摘回去要晾干,帶水的桑葉蠶吃了會生病死亡。
現在收了的蠶繭自己繅絲,比以前賣蠶繭能多賺錢,大家都積極得很,連家中的漢子都出來幫忙。
這時,村口來了個陌生的男子,其中走在最前的穿著綢衫,生得白白胖胖,邊走邊抹汗,綢衫的前后都濕了,貼在身上,看上去好像一只肥碩的圓冬瓜。
穿著綢衫的男子定是有錢人,比他們賃地的東家都生得胖。最近文素素他們在村里,村民貴人見多了,不如以前那么好奇,在溝渠邊摘桑葉的漢子葉五郎就問了句“你們看著眼生,來村里找誰”
綢衫男子倒客氣,抬手欠身,問道“我從縣城來,準備拜訪文娘子。敢問這位大哥,文娘子住在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