辒辌車緩慢而快速地行駛在路面上,激起塵土陣陣。
王度記里有記載,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一。
這并不是說天子必須六駕,天子是可以選擇的,上限是六駕。
其他人則不能僭越。
現在周天子不再,周朝這套禮儀還是被延續了下來。
不過趙荷華和始皇帝老爹乘坐的辒辌車卻不是天子六駕的儀式,而是四駕,據02說,六駕出行雖然很有氣勢,卻不如四駕更加輕便。
趙荷華覺得這是老爹在特意將就自己。
02卻死活也不想承認。
趙荷華在02不滿的尖叫聲中,站在始皇帝老爹的腿上,趴著窗戶看向外面。
這一支前往雍城的隊伍很長。
最前面是手持利刃,騎著高頭大馬負責開路護駕的護衛軍,緊隨其后的立車,立車上并未設有車廂,人只能站著。
即便如此,車上的人也是十分威風凜凜。
他們皆是站在傘蓋之下,眼觀八路,耳聽四方,若是有風吹草動,車里泛著冷金色光芒的青銅弩機、箭頭和盾牌就可以派上用場了。
她所乘坐的辒辌車被護在中間。
左右兩邊稍微落后半步的是副車,副車都是四駕,里面坐著兩位太后。
再往后看就是呂不韋等臣子乘坐的車,從四駕到三駕,再到二駕,秩序井然,甚至還有儀仗樂隊。
莊嚴的樂曲,緊湊的鼓點聲隨著隊伍的前進,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這支隊伍完全看不到盡頭。
無論是咸陽城的黔首,亦或者是田野里勞作的男女老少,在秦王車隊經過時都默契的興奮地迎上前,高聲歡呼。
倒也不全然是出于對君主的崇拜和仰慕。
趙荷華看出來了,大部分人就是湊個熱鬧,給平平無奇的生活里增添幾分樂趣。
就和后世人去看廟會的心態差不多。
02倒是覺得奇怪,它以為的兩千年前的老百姓都是面朝黃土,神色麻木的群體。
趙荷華覺得系統真是個矛盾體。
它既認為這個時候的能工巧匠做出來的工藝品,后人無法復刻,又認為現在的人麻木平庸,不如后世人有靈氣。
她道“其實只要是人,無論是千年前,還是千年后都是一樣的。”
“無非是生活方式和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
“正是有了他們的不斷探索和創造發明,才有了我們后世人更加舒適便捷的生活。”
02只是一個系統,確實不太明白人類的所思所想,聞言默不作聲,瘋狂敲打數據,記錄這個發現。
趙荷華又說道“想要百姓發自真心的擁護君主,那就要給予他們想要的利益。”
“他們要的其實很簡單,無非是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
華夏的百姓確實是最溫順的,如果不是實在逼迫的他們連活著都是奢求,他們其實并不會造反。
安撫六國遺民的辦法同上。
治國如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至于那些最能攪事的貴族無非是想追求更大的利益,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對待他們,能用利益引誘的就引誘,不能的就全部殺了,以絕后患。
秦王政聽到這里,微微頷首。
*
銀月皎潔,繁星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