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越的兵馬跪了一地。
如今日懸高天,春暉遍灑。
這是一場大捷。
“早知道董越這么不中用,我就不去西邊等候了。”孫堅收到信號后,帶領人馬趕了回來。
如董越的謀士所料,孫堅真的帶兵在唯一的缺口處攔截。只待董越逃跑。
“當初是誰非要去截人說最喜歡追擊”大勝之后,袁昭箜心情很好。
高覽也在旁邊微微一笑。他性格靦腆,這便是嘲笑孫堅的意思了。
當初分配任務時,是孫堅主動提出,要去做埋伏到最后的奇兵。他以為這樣能打一個痛快的順風仗。
卻沒想到連敵人的影子都沒見到。
“我聽聞董越平時性情就殘暴,對周圍人動輒打罵,如今有此下場,也是應當。”袁昭箜感慨道。
孫堅點頭稱是。
他出身微寒,對同甘共苦的兄弟向來寬和慷慨,才能收攏這么多部下甘心為他賣命。
“打完這場,我們也要班師了。”孫堅嘆氣。
他們幾日前收到的消息,無論勝負,都不能再打下去了。
原因很簡單
沒糧。
大軍爭斗實在是一個耗費錢財的事。
這幾年征戰不斷,各個州府都少錢少糧,窮的叮當響。
盟軍聚集已有近一年,當初所帶的糧草都所剩無幾。
雖然各個諸侯肯定有家資,但他們紛紛表示沒了。
要錢沒有,要糧也沒有。建議是別打了。
袁基氣憤非常,但也看清了當下的局面。
這群朝廷官員,根本就不在乎漢室的安危,他們現在所考慮的,都是怎樣發展自己的勢力。
就算他能命令孫堅高覽繼續打下去,接過又會如何呢他豈不是就成了第二個董卓
還是讓他的兵力全都回來,安心發展冀州和東南。
董越投降后的兵馬打散分入了三人的帳下,袁昭箜的兵馬從來時的三千人不減反增,增到了五千多人。
這并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袁昭箜肯定,只要袁基袁術不是傻子,就不會找她的麻煩。
有了這場大捷,傳國玉璽應當也派不上用場,她就能獲得一塊封地。
果然如她所料。但封地的位置又有些超乎意料。
盟軍在討董結束后四散離開。
袁紹沒有得到冀州,暗中卻勾結了劉表,往荊州去了。
得知此事的袁術砸了好幾套珍貴的茶盞。
“他倒是好意思”
那可是他先看中的地盤劉表這個小人居然偷偷摸摸趁大家不注意,占據了荊州
雖然荊州有點窮,但地方很大。劉表和袁紹各據一半。
袁基倒是無所謂。畢竟他們現在能力有限,就算能打下荊州,也沒辦法治理。
奪得地盤容易,但能守住地盤卻困難。
袁昭箜、孫堅、高覽回冀州復命。
孫堅已經想明白,他能有今日,一半是有賴于袁術。假如袁術是個草包也就罷了,他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出去單干。但袁基來了,袁基可不是蠢蛋。
假如他背信棄義,先不說難過自己心中的關卡,亦會被天下人恥笑,被袁基所記恨。
他還是在袁基手下做事為好。
高覽更不用提,他是溫和勤勉、不愛居功的性子,之前在韓馥手下都能任勞任怨地打工,換了袁基這種好老板,他肯定更盡心盡力。
袁昭箜走入袁基的營帳,行了一個晚輩禮。
侄女長大了。
袁基在心中想。
按理來說,他和袁昭箜沒什么深刻的感情,但看著袁昭箜那雙袁家人獨有的貍眼,他就很難升起除了親情外的其他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