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關上門,白玉堂就從墻上翻身下來,手里還端著一碟櫻桃煎,“怎么了怎么在自己家還跟做賊一樣”
小小蘇嘆道,“如果我和五爺一樣厲害,就不用在家做賊了。”
“做夢吧,比較快。”白五爺毫不客氣的說道,把小食遞給嘀嘀咕咕的蘇小郎然后說道,“展昭回來了,你猜他為什么在大名府待那么長時間”
蘇景殊好奇道,“為什么為什么需要保密嗎”
“沒什么不能說的。”白玉堂清清嗓子,“北邊遼國的皇帝死了,新皇帝繼位要派使臣來京城,展昭去大名府接遼國使團去了。”
看他接了那么久才把人接到京城,遼國那邊的皇位繼承大概不太順利。
好在不是要打仗。
朝廷不想打仗,百姓更不想打仗,白玉堂自認只是個普通平凡的小老百姓,他要的是快意恩仇江湖瀟灑,不是戰場拼殺家破人亡,能不打仗還是別打的好。
蘇景殊不太理解,“遼國使節團而已,怎么還需要展護衛親自去接”
接待使團的活兒不歸開封
府管,派人也派不到展貓貓啊。
白玉堂撇撇嘴,“誰然他是官員中武功最高的,他要是單純的江湖人,你看皇帝敢不敢派他去。”
澶淵之盟,大宋花錢買平安,江湖人士都氣憤著呢。
遼國人不湊到跟前還好,都到跟前了還能讓他們全須全尾的過去瞧不起誰呢
蘇景殊
忘了還有這回事。
遼國對中原覬覦已久,景德元年,蕭太后與遼圣宗在北境挑釁,試圖揮師南下吞并大宋。
宋遼兩軍在定州對峙,寇準寇相公帶著真宗皇帝親自前往澶州督戰。
那場戰爭大宋占了上風,而當時遼國的蕭太后是個相當有本事的女人,開戰之前就做好了可戰可和兩手準備,見遼軍初戰失利孤軍深入恐難取勝,當機立斷派人赴入澶州說要罷兵息戰。
寇相公再三上書說遼國已是強弩之末,正是打敗他們的大好時機,邊防將領也數次請戰,只要讓他們打,趁機收回燕云十六州都有可能。
奈何皇帝畏敵如虎,對自家軍隊毫無自信,根本不覺得他們能打得過遼國。
京城大部分朝臣也被遼國打怕了,唯恐遼軍突破澶州危及京城紛紛表示支持和談,怕寇相公阻攔甚至聯合起來攻擊寇相公擁兵自重。
寇相公急得上火也沒有辦法,無奈只得同意講和。
兩邊都要和,仗自然打不起來。
然后宋遼兩國簽訂澶淵之盟,大宋以每年三十萬銀絹的代價買到了至今幾十年的安寧。
不打仗對百姓而言是好事,但是這種打了勝仗還要送錢給敵人的事情實在憋屈。
就算停戰后邊地榷場可以輕輕松松賺到三百萬,那三十萬銀娟和賺到的相比完全不算什么,這口窩囊氣他們也咽不下去。
江湖人不講規矩,也不管什么大局不大局,知道遼國使臣要來京城沒準兒真的沿路設下層層關卡截殺。
殺契丹人光宗耀祖,被朝廷通緝只能說明朝廷都是慫蛋,那不叫通緝令,那是他們的揚名令。
就
仔細想想,除了展貓貓,朝中還真沒誰能把他們平安帶到京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