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倆較勁,當娘的也不好說什么,好在開封地界兒是大宋最安穩的地方,中牟離京城也不遠,同行的還有那位神童蘇小郎,不用擔心會有意外發生。
兩個少年郎出京游玩要準備的也不多,除了換洗衣裳和路上吃的食物之外只需要準備銀錢,缺什么東西直接買,省得拖著重重的馬車出行。
趙曙打發走兒子繼續和遼國使臣斗智斗勇,先帝時和契丹人打交道他插不上嘴,也不敢插嘴,現在他是官家,非得連先帝時受的委屈一起討回來不可。
歲幣他肯定是不交的,想讓他割地也沒門兒,他不光不想割地,還想反過來讓遼國把大宋丟失依舊的地盤還回來。
先收復失地,然后再是遼國和西夏,不著急,一點一點慢慢來。
自古以來日月所照之處皆是漢土,他們漢人收復漢土完全沒毛病。
別管什么契丹人黨項人女真人還是其他什么亂七八糟的人,只要在他們的地盤上都是他們的人。
唐時唐太宗萬國來朝被尊為天可汗,他不敢和唐太宗相提并論,朝著唐太宗努力總可以吧。
打仗而已,問題不大。
挺胸jg
遼國使節團這幾天是度日如年,曾經的他們在大宋境內有多囂張,現在就有多坐立不安。
他們說的宋帝不聽,宋帝說的他們又不愛聽,可宋帝可以說不聽就不聽,他們不愛聽還得忍著繼續聽。
使節團只是使臣,他們可以做主增加歲幣和帶回土地,沒法決定減免歲幣和割讓地盤,不管宋帝怎么說,他們都做不得主。
趙曙也沒有太難為他們,溫溫和和接見了幾次之后便開口放他們回遼國,只是回去時得帶上他們大宋的使節團一起。
使節團的成員都是他特意挑出來的,年輕人有干勁兒,見識過火炮斗志昂揚,
熟讀史書知道收復失地的重要性,天知道他從朝中挑出來幾個滿足全部條件的有多不容易。
不是朝臣都不樂意收復失地,而是朝中年輕人太少,新科進士早在幾個月前就各自上任,年紀太輕不確定理政才能如何不敢直接將出使遼國的重任交給他們。
年紀大的經歷過慶歷年間遼國咄咄逼人討要關南十州倒是有足夠的沖勁兒,但是他們年紀大了位高權重得留在后面出場,先鋒要留給年輕人來當。
他是千挑萬選才選出來那么幾個合適的人,希望這次不要讓他失望。
話說回來,他即位后要培植親信,科舉考試也要提上日程。
直接從朝中選人固然重要,科舉考試中的新人也不能放過。
科考不是非得三年才能考一次,回頭和禮部商量商量,今年已有春闈不好再準備秋闈,而且時間也來不及了,不如讓各州府去準備明年的秋闈。
這樣后年春闈就能再選出來一批進士,那一批進士就是獨屬于他的天子門生。
京城百姓歡送使團離開,滿懷期待的等著他們凱旋,使節團里的年輕官員壓力很大,但是更多的還是興奮激動。
官家將那么重要的任務交給他們,他們一定得從遼國身上撕下來一塊肉才行。
公孫策以為朝廷這次不會再派展昭隨行護送,不料他還是猜錯了,開封府展貓貓再一次榮獲護送使團北行的任務。
和上次去大名府接遼國使團差不多,上次接遼國使團是怕那些契丹人在路上被熱血上頭的江湖人暗殺,這次護送使團是怕他們大宋的使團在路上被遼國使團雇兇給殺了。
當然,也要防備大宋和遼國的江湖人亂來。
上次出任務去大名府一路憋屈,這次去大名府揚眉吐氣,展貓貓穿上嶄新的官服,感覺新衣裳的顏色都比之前的更鮮艷了。
意氣風發的大宋使節團和死氣沉沉的遼國使節團一同離開汴京,以前是契丹人路上嘰嘰喳喳宋人緘口不言,現在是宋人路上嘰嘰喳喳契丹人緘口不言,路上的氛圍“和諧”極了。